游戏教案中班教案通用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可以引入课堂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案不仅是教学实施的凭证,更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支撑,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游戏教案中班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通用7篇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自己的手”,从而问学生有关指纹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交流成果,最后让学生初步知道人们利用指纹的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表述能力、思维的概括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多方面发展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创新精神。在引入时,我出示学生自己画的指纹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指纹的作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指纹的奇妙。在生活中,学生观察过自己的指纹,但这种观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因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指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看才能。初步认识指纹的形状和性质。

3、指引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初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难点:学生了解、熟悉指纹的形状。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看指纹的兴趣。

二、展??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看指纹

1、指引幼儿用放大镜观看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指引幼儿互相观看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懂得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指引幼儿观看它们的差别,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点。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忙?(警察叔叔能够应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知道自己的手指的指纹,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虽然我们都有指纹,但因为遗传原因,他们各有不同,也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手指的指纹有三种,(箕形指纹,弓线指纹,和斗形指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警察就是利用这点讲罪犯抓住的,医生也是通过指纹检查出很多疾病的等。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2

活动背景:

?指南》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阶段最重要的游戏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要用语言去进行角色之间的交换,学习按角色的要求运用语言,又模仿又创造,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认识社会,满足参与社会的渴望,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理解、了解理发店工作人员的劳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大胆表演,表现角色职责。

2、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3、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养成轻拿轻放玩具、轻声说话、礼貌交往的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了解休息区的作用,是顾客排队等待的地方。

2、知道在理发店里可以洗发、理发、染发、烫发,了解洗发、染发、理发的基本步骤。

二、物质准备:

场景布置、梳子、镜子、花剪刀、卷发器、吹风机、毛巾、卷发棒等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游戏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理发店,观察、了解理发店的的工作人员以及各自的职责。

2、布置理发店环境,准备理发师常用的工具。

3、出示各种理发工具,让幼儿了解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4、引导幼儿说说理发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怎么样工作和服务客人的。

5、教师可示范洗发、理发、染发等过程,师幼一起讨论,加深幼儿对理发店工作人员工作的了解。

第二阶段:

1、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游戏。

2、教师扮演各种角色,进入角色区,以各种身份询问幼儿角色,观察幼儿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原景。

3、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欢迎光临”“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请坐”“请你稍等一下”等;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活动时的音量,不要太大吵到别人。

4、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活动反思: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道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有的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3

游戏目标:

锻炼动作迅速、机智、灵敏,发展耐久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游戏准备:

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画一定范围做"网"。

游戏方法:

在游戏者中间选出2--4人做"鱼网"(手拉手),其他游戏者做"鱼群"。

教师发令后,鱼群和鱼网自由活动,鱼网把鱼围在中间算网住,被网住的鱼就加入网的行列再去网其他的鱼,直到将鱼捕完为止。

游戏规则:

(一)鱼群和鱼网只能在网中自由活动。

(二)鱼可以冲破网逃跑。(从臂下逃过)生成的新方法:选出2人做鱼网,把手挽着举起来,其余小朋友做鱼(手拉手站成纵队),念着儿歌从两个小朋友手下过。儿歌是:"一天不打鱼,两天晒鱼网,三天打条小金鱼"。当说到三天的时候开始打鱼,被打着的小朋友,由当鱼网的小朋友问他们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在哪上幼儿园?你喜欢谁?"等回答对了放了他,若回答错了,退出游戏休息。游戏继续进行。

游戏规则:

(一)当鱼网的小朋友把手一定举过头。

(二)当鱼的小朋友,手必须拉好,不许放开手。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积极愉快。

2、幼儿通过游戏培养抑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么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老师扮成熊,听到主 班 老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己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熊”介绍自己的特点:“人们都叫我?黑瞎子?,没错,我的眼睛不好,但是我的.耳朵可灵了!一点点声音我都能听见!”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么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集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起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随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故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2、在老师语言的提醒下,能够手眼协调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落叶》儿歌

活动过程

1、听故事,熟悉儿歌内容。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

(2)整合并提炼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用儿歌的相关语言帮助幼儿总结。

总结: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好像一只蝴蝶,飞到空中追追。

2、在熟悉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

(1)教师朗诵儿歌

师:我们可以看着图片说一说。

(2)幼儿学说儿歌。

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儿歌说一说!

3、进一步学说儿歌,并探索儿歌内容的相关动作。

(1)根据儿歌内容做动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儿歌中说到的'事情?

秋风秋风吹吹,(双手手心相对,手指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节奏弯曲手指)

树叶树叶飞飞。(双手在身体右斜上方,手心手背手腕花)

好像一只蝴蝶,(双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其余三个手指竖起,双手拇指相碰)

飞到空中追追。(其余四指分开扇动)

(2)与幼儿讨论动作,并熟悉基本手指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刚才的儿歌连起来做一做。

4、完整游戏。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边说你边玩手指游戏。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学习双手、双膝按着地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

3、复习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4、体验师幼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双手、双膝着地按指令想一定方向“爬”。

2、活动难点:不挤撞地按指令“爬”。

活动准备:

1、猫妈妈胸饰一个,小猫胸饰与幼儿人数相同,小池塘环境布置。

2、红、黄、绿三色小鱼若干,三个鱼篓,轻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愿望。

(1)教师建议:分配角色(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

师:孩子们,瞧!谁来了?有几只?

现在,老师想变成猫妈妈,请你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示范将胸饰贴在胸前)

你们想做我的孩子吗?

谁想做我的孩子,请学着小猫的样子过来(引出“爬”)

(2)戴胸饰。从中渗透“1”和“许多”的关系。

师;瞧!谁又来了?有多少只?

现在妈妈把许多小猫胸饰一个一个地分给你们,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边分边说)

请你想办法把胸饰贴到自己身上,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好朋友或妈妈帮助。

2、游戏:小猫捉鱼

(1)练本领:猫妈妈带小猫在活动室四周双手、双膝着地“爬”,提醒幼儿练本领时跟着妈妈不挤不撞的“爬”。

(2)小猫捉鱼

师:练练本领好累哟!孩子们,瞧,池塘里有什么?(小鱼)有多少?(许多小鱼),我们去捉鱼吧。

要求:爬着去;注意安全,不要掉到池塘里。

(3)小猫装鱼:按颜色放到相应的鱼篓中,渗透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4)小猫回家:猫妈妈带着小猫听音乐把小鱼高高兴兴地送回家。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理发程序,尝试给顾客“染发”。

2.主动与顾客交流,学会招待顾客。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理发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

2.物质准备:增设招待区的水和书,染发的工具。

三、游戏过程:

1.提出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师:上次游戏中顾客反映理发师只会简单的剪发而已,很多小朋友有提议增加染头发,很多小朋友对于染发不是很了解,今天石老师要来给小朋友介绍新的技法,染发。

2.教师示范染发,引进新经验

师: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染发的,有几个步骤?现在石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如果是男生也想染发那可以怎么染呢?我们请个小朋友上前示范一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染发,染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药水

(2)刷染膏

(3)盖锡箔纸

(4)蒸发

(5)整理、喷定型水

(6)带发套

2.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正确的操作染发,主动与顾客交流。

(2)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要招待客人给客人端水,拿发型书给客人看等,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让幼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观察指导,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理发师染发还有主动的介绍。

4.游戏讲评。

交流游戏情况:今天去理发店的有谁?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今天谁去染发了?效果如何?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

5.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要求:

(1)安静的收拾玩具。有序地收拾玩具

(2)那里的玩具放回到原位。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中班幼儿体育游戏教案精选5篇

纸的游戏教案通用7篇

蒙氏识字游戏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大班幼儿游戏教案通用7篇

大班幼儿园游戏教案通用7篇

音乐游戏宫教案通用6篇

中班健康《笑》教案通用7篇

中班纸和笔教案通用7篇

中班沙教案通用6篇

小中班语言教案通用6篇

游戏教案中班教案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