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计划书,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教案的详细编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悯农语文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悯农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语文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悯农语文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古诗挂图、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2、儿歌:《捡米粒》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
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
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
悯农语文教案篇4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悯农语文教案篇5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悯农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 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 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 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悯农语文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语文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