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活动方案时,考虑到参与者的心理预期,能够提高活动的满意度与体验感,制定活动方案的视觉设计增强了品牌的识别度,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
粽享欢乐、共度端午,互赠祝福
二、活动目的
通过亲自动手包粽子,让我们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馅料的搭配等等,以轻松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x日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五、活动规则
团体赛评比规则:视情况而定,把孩子们分为若干人一组,在规定是时间内看哪组包的粽子多。时间结束后,由裁判统一评比,评出前3名。(奖品由园长自行决定)
要求:质量好、外观美、遵守纪律、不浪费材料且场地保持干??
个人赛评比规则:
(1)各参赛组推荐出一名组员参加个人比赛;
(2)每人再包5个粽子,以时间短、粽子大小适中、均匀、四角不露馅(不漏米)、梱扎整齐、不松线评比出前10名。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家长和小朋友们报名参加包粽子比赛
购买材料:准备好包粽子所需材料
器具准备:盛装食材容器、汤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线、剪刀等。
(二)包粽子
(三)粽子分发
活动评比结束后,各队伍所包的.粽子由组长按每人若干个发放并送上节日的祝福。
七、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放置器具或是材料,以至于现场凌乱。
2、注意个人和食材卫生,不应弄混弄乱。
3、各参赛人员按时到既定地点,应预先了解包粽子的有关方法。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手工纸······
活动过程:
一、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楚国亡了,屈原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3)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4)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5)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五;制作粽子
1取出三张手工纸,根据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折叠或拼插;
2.制作过程中教师在一旁指导教学帮助:
3.展示成果,集体留念展示!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3
一、背景材料: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4
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准备:课件、磁带、 录音机。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
2、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吗?
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看看。
二、欣赏故事
1、听故事,观看ppt1、2、3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 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 ――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三、结合ppt,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配对游戏《它爱吃什么》
很多幼师经常抱怨上课难,幼儿不容易理解。
不管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幼师们都多少有过同感!
在“百度”搜索“好老师淘宝店”即可看到本店,欢迎您与我们联系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6
为庆祝端午节、纪念屈原和保留民俗传统节日,园工会联合团队、保教组织全园教职工、小朋友和部分家长举办端午节包粽子等系列活动,方案如下:
一、人员安排: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具体负责:
主持:
统计:
场地:
宣传:
后勤:
医务:
安全保卫:
队长:各段段长
拉拉队:全园小朋友
二、活动项目:
活动一:端午节的故事
时间:包粽子比赛前(具体时间由各班老师自行安排)。
地点:各班活动室
内容:
1、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2、制作五丝。用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五丝,戴在小朋友的手腕上。传说要一直戴到下大雨,再解下来扔在水流里,顺水漂走。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活动二:包粽子比赛
地点:塑胶操场
时间:6月5日(周四)上午9:30-10:30
准备:
1、横幅:“粽子飘香迎端午暨教职工包粽子比赛”
2、浸泡过的糯米、粽叶若干;棉线若干;勺子各队4把;硬币和蜜枣若干;毛巾架4个;桌子4张。
3、围兜和一次性手套参赛人各一份。
4、划定比赛区。
5、各班教师带领幼儿集中在塑胶操场。
参加人数:以段为单位组队(队员名单附后),每队选出教师4人家长4人共8人,合计:32名选手(名单附后)。
比赛程序:
1、4队在比赛区里做好赛前准备。
2、主持人发出开始口令,20分钟后停止比赛。
3、记录每组完成的'数量(质量差的减去),多的队获胜。
4、公布结果。(一等奖1队,二等奖1队,三等奖2队)。
5、比赛结束各班按次序回活动室。
6、粽子送到厨房。
活动三:送粽子。
时间:6月5日下午4:20。
地点:园门口塑胶操场。
准备:煮熟的粽子;桌子;各段幼儿若干名;温馨提醒牌上写:“当心!你的粽子里可能有硬币!”
程序:
1、队长带领幼儿来到送粽子场地。
2、送给离园的小朋友每人一个粽子,送完为止。(送粽子时说:祝你好运能吃到硬币!)
3、整理,活动结束。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7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运用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悄悄话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表达、树立自信、体验快乐、学会分享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传递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德及分享意识(好听的、好吃的、
好玩的要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看、听、说将图片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活动准备;ppt课件、“粽子”、字卡、图片及各种彩色纸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粽子里的故事》
1、观看ppt,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及名字。
2、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常识,切入有关粽子的话题进行讨论。――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的?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小结: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就会吃各种美味的.粽子。
二、观看ppt,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会请谁吃粽子讲故事呢?孩子们,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因为动物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只有我们人才可以讲故事。
三、以“吃粽子讲故事”的形式,开展语言游戏
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蒋老师的粽子里也有故事,来吃吃蒋老师 的粽子,看看罗老师的粽子里有什么故事?
1、出示粽子(一):听(“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听“小鸟”讲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说(“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看图片讲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龙(“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词语接龙
4、出示粽子(四):悄悄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悄悄话怎么讲?(轻轻讲,用心听)
如果我讲的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往下传,然后,让最后一个小朋友告诉大家我说的是什么?)
四、继续观看大家分享ppt,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师:到底是谁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讲故事呢?我们继续来听听看......
五、活动延伸:包粽子
孩子们,你们会包粽子吗?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给你想送的人吧。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一)知识分享: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二)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①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②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⑤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三)动手操作:
各班开展包粽子,制作荷包、编制五彩线等活动。
(四)区角创设:
1、科学角: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荷包(香袋);
2、美工角:摆放制作荷包、五彩线、和制作粽子的材料;张贴赛龙舟的图片,屈原的图片等;
3、阅读角: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五)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荷包)、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等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