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纸船教案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通常包括预计的课堂时间分配,以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我们可以使用技术工具来增强教案的交互性,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冰心纸船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冰心纸船教案5篇

冰心纸船教案篇1

七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1、加强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主题与技巧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文学常识学习。

1、《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是《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2、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

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xx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人。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3、关于《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英文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共收录诗歌40首。出版于19xx年。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语言朴素,格调明快,譬喻瑰丽。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孩子的世界》、《开始》、《金色花》、《告别》、《纸船》等是《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诗作。

?新月集》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时的种种梦想和憧憬。

?自主学习】预习案

(一)字词注音:

泰( )戈( )尔 浮泛( )刊载( )满载( )

(二)词语解释:

异地:

仰望:

游伴:

子夜:

浮泛:

满载:

?问题探究】

1、人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个可爱的儿童在小河边投放着一只只纸船,他把他的梦想都装在纸船里。

2、“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梦想什么?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希望这些黎明开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希望天上的船也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梦想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的浮泛前去;梦见睡仙坐在船里。

3、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样的场景?

赞美童心童趣。本诗正是以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孤寂的儿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怀和梦幻般的希望。而纸船正是这美好、纯洁的心灵的象征,作者创作这首时,正是表达对这种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阅读】

1、“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陌生的土地上有人会发现这些船,知道我是谁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孩子?

答案示例: 是一个天真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从"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 村名在纸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语质朴, 村名在纸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 用语质朴, 充分表现了 我" " 的天真稚气. 的天真稚气. 是一个执着的孩子, "我"是一个执着的孩子,从"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 溪中"可以看出, 溪中"可以看出,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见" 内心强烈的渴望,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见"我"内心强烈的渴望,渴望别人知道 "我"啊. 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我投的纸船到水里, "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从"我投的纸船到水里,仰望 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可以看出, 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可以看出,把云朵想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独特.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独特. , 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我"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从"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 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可以 看出,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 看出,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的人得到纸船就可以 " 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 …

3、末句“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 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 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 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风大 浪中平安度过。

答案示例: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承认. 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承认. 希望给远方的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的祝福. 希望给远方的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

4、你认为本诗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对于本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 通过对儿童奇思妙想的描绘,歌颂儿童纯洁的心灵 纯洁的心灵和天真 (1) 通过对儿童奇思妙想的描绘,歌颂儿童纯洁的心灵和天真 的童心,童趣. 的童心,童趣. 抒发儿童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 (2) 抒发儿童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

?学生疑惑】

冰心纸船教案篇2

深圳市东湖中学 徐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母亲深切的爱。

2、朗读品味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

3、模仿诗歌中对母亲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母亲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导入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的感情。

4、发挥想象能力借用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配乐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朗读整体把握两首诗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两首诗。

2、请男、女同学集体朗诵这两首诗。

3、想象一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点?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调皮的孩子。

?纸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乐。

问:哪两段音乐适合做这两首诗的背景音乐?为什么呢?

5、配乐朗读这两首诗。

三、探讨研读这两首诗如何表达母爱。

(一)《金色花》

1、这位调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着妈妈工作”——为妈妈做点事——回到妈妈身边

3、诗中最后有两句对话,你能说说妈妈说此话时的心情吗?

4、配乐品读全诗。

(二)《纸船》

1、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来寄托对母亲深切的爱?

2、 这位柔弱的女子对母亲的爱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有“悲哀”呢?

3、配乐品读全诗。

四、仿写仿说

1、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爱,但都没有直接说“妈妈,我爱你呀!”,你能否仿照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也来说说你对妈妈的爱。

五、回顾品味

配乐朗读。

作者邮箱:

冰心纸船教案篇3

?授课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2.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画面、读写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情

师: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请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

生1:母爱是最伟大的。(生含泪)

生2:让我联想到了一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班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齐背)

(评点:由真情故事导入,营造课堂氛围,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师: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

师: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

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相信在这节课后,大家定会有所触动并有所行动。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请大家翻开书的131面,放声朗读《纸船》。

(评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自然引入诗歌殿堂。)

二、美教美读──入情

1.读懂诗意

(生初读课文。)

师: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这是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师:从哪里看出的?请再读。

生2:结尾“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表明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善于结合写作背景来体味诗人的情感。那么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生3:纸船。

(评点:关注文本,关注学生,读懂诗意是基础。)

2.读出诗情

师: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还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生4:“从来不肯”“总是”“仍是”“总希望”这些词语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执著思念。

生5:“至爱”、“含着泪”、“爱和悲哀”这些词语更是直接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师: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互读。)

生6:要注意重音。

师:你能否结合例句给大家作一个示范?

生6: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生7:他读出了重音。但我觉得读时语速还应再慢些、舒缓些,这样就能更充分地体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

师:想不想试试,体会一下?

生7: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响起掌声)

师:诗歌,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诗意。要读出诗情,你觉得还应注意什么?

生8:还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感情,想像自己就是诗人,进入诗的意境,读得深情、低沉。

(评点: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朗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架空分析;诗歌以读为本。)

师: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生9:舒缓、低沉的,如《二泉映月》。

生10:我觉得《回家》好,因为这首曲子正好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师:我这里有三首乐曲,《二泉映月》《回家》《病中吟》。请你选择其中一首来配乐朗诵,表现诗的情感。

生11:我也选择《回家》来配乐朗诵。(生的朗读获得了全场掌声。)

(评点: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沉浸于浓浓的诗情之中。)

3.读出画意

师: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生12: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掌声)

(评点:师生同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激发想像,创造性地再现诗歌的画面。语文是美好的。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你用心灵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章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

4.读写创新

师: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女儿的母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上学后,母爱,,。

(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开始讨论。)

(评点:师生同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阅读既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又是教师与学生间平等的对话。)

生13: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深夜里,母爱渗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全场掌声。)

生14: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美滋滋。

干渴时,母爱冲在牛奶里,啜着它,热呼呼。

上学后,母爱聚在唠叨里,品着它,爱切切。(雷鸣般的掌声。)

生15:求学时,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一阵笑声,长时间的掌声)

生16:上学后,母爱嵌在灯光下,看着它,心酸酸。

离家后,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很多老师和同学感动得双眼湿润。长时间的掌声。)

师: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

(评点:任何文章,没有阅读者的阅读,只是一个没完成的文章。正如易卜生的一句话:不仅作家在创作,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富有诗意的个性化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

三、自由选读──怡情

师:刚才我们读了诗、品了诗、讲了诗、还写了诗。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下面请大家自由分组合作学习,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或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来自读“母爱”主题的诗歌,可选择自己平时积累或搜集到的诗歌,也可在老师提供的诗歌中去选读。

读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讲可以讲一讲对这首诗感受最深的地方,或者描述诗中的画面,或者讲述自己的故事。

问有疑问的地方,还可以问同学,问老师,请求帮助解答。

写喜欢写的同学,可以仿照诗人的写法写一、二句表达母爱的小诗。

唱喜欢唱歌的同学,可唱一首与诗人感情相类似的歌。(《吻》《烛光里的妈妈》)

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画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做心灵手巧的你也可折一只纸船、一只千纸鹤送给母亲,写上你最想说的话。

1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2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3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4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而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生自由选读,情绪格外饱满。)

(评点:始终以学生为本,通过自由选读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达到怡情目的。)

生1:我们这一组选择的是朗读、创作、折叠千纸鹤等学习方式。先由我给大家朗读第四首诗。

(生朗读。)然后请我们这一组的小诗人来朗诵她自己写的一首诗。

生2:(朗诵)母亲啊,母亲,

我是禾苗,你是雨露,

没有你,我怎得到滋润?

母亲啊,母亲,

我是河流,你是堤坝,

没有你,我将流向何方?

(全场掌声)

师:不愧为我班的小诗人,与母亲的对话令人感动。那位同学的千纸鹤上面写的是什么?能告诉我们吗?

生3: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回家。(男生哽咽)

师: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还有许多小组有不少的话想对母亲说,好!

(评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首诗激起了该校住读生的强烈共鸣,与母亲倾情对话。)

生4:我们这一组除了朗读、写诗外,还有画画、折叠纸船。下面就是我们集体写的一首诗:

爱是什么

春天说,

爱是一滴甘露晶莹,

在绿叶的清晨。

小草说,

爱是宽厚的沃土,

思恋在上面发芽生长。

风筝说,

爱是延伸到蓝天的云间,

那凝望的一双双眼睛。

小孩说,

爱就是两个字,

那就是母亲啊。

(长时间的掌声)

(评点:学生不可低估!透过画、透过纸船、透过诗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师:是啊,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就是爱的化身。

生5:我们这组还唱了《妈妈教给我一只歌》。同时我们也写了一首诗:

母亲

如果我是一棵草,

您便是一片土;

如果我是一滴水,

您便是一片云;

如果我是一片叶,

您便是一棵树。

白云因蓝天的衬托而美丽,

动物因自然的呵护而生存,

而我,因有您的爱而前进。

(评点:一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便点燃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与诗人、与文本、与学习伙伴展开富有诗意的对话,进入诗与我交融的诗化境界,便能自由地在诗人创造的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

四、课后阅读──动情

师: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说:妈妈,我爱你!让我们将手中的千纸鹤、纸飞机载着对母亲的爱放飞吧!

生(齐说):妈妈,我爱你!(同学们纷纷把千纸鹤、纸飞机、爱心、纸船等投向讲台以及听课的老师们。)

(评点:诗传情。激情—入情—怡情—动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情绪饱满!)

冰心纸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背景音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对自己母亲真挚的爱。而冰心的《纸船》却借着一只小小的纸船寄托了对母亲至死不渝的爱,表达了女儿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嗅 摩 衍 叠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2、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3)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或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4)进行朗诵比赛,评出5名优胜者。

3、整体感受。

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因为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所以他想瞒着妈妈,为妈妈做点事。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明确:不见了孩子,妈妈心中着急;见了孩子,妈妈高兴中带着点儿嗔怪。

4、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

明确:抒情总要借助于某种形象。中国自古就有叠纸船、纸鹤等寄托情思的传统,冰心因袭了这一做法,幻想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归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最有特色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补充一些重要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六、布置作业

1、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事(洗脚、捶背等)。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案设计重点之所在。

冰心纸船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件:音乐)

4、学生练习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然后我们找同学来读。

5、学生个读

6、学生齐读

读着这首精美的小诗,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那真诚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全诗。与冰心一起走进这艘思念的小船吧!(教师起头)

(三)精读品析

1、有的是诗人喜欢用思想对别人说话,显得高深、玄奥;有的诗人愿意用心灵和我们交谈,冰心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诗人。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中都有哪些写得精彩的地方呢。先让我们看第一节诗,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一节诗中你认为那些词语用的非常好?说说你的理解。(总是、一只一只、很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创造性地思考,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指导、引导启发。)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大海的壮美,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学生质疑讨论)

(四)美读欣赏

1、一艘小小的纸船飞跃重洋,从异乡女儿的心里流到故乡母亲的梦中,托起它的是女儿对母亲深深的爱,满载着的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子,来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诗。让我们与李子老师一起再一次步入这艘满载着爱与思念的纸船吧!(课件)

2、首隽美的小诗,文情并茂,令人感动,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和着音乐练习两遍,然后请同学为我们配乐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4、这首小诗真是太美了,每一次朗读,都仿佛与这位“最具爱心、也一般温柔的”世纪老人作了一次倾心的交谈,都仿佛游历了一次丰富的情感旅程。下面,让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把这首小诗背下来,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好吗?

5、提问背诵。

6、齐背全诗。

冰心纸船教案5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体育游戏教案优秀5篇

大班美术教案教案参考5篇

科学5教案反思5篇

预防教案5篇

《沙子》教案5篇

手工活动教案5篇

山水教案模板5篇

梦想教案5篇

民主教案5篇

责任教案5篇

冰心纸船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