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相关案例和实例,确保教学活动的实用性,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篇1
【教材解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4》,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此文属于第四单元,主题是关于夏天的趣事。教材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介绍了蜻蜓、蚂蚁、蝌蚪、蚯蚓、蝴蝶、蜘蛛等夏天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而其中大多数是昆虫。编排此文目的是借助儿歌识字,同时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产生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识字的习惯。
教材中的儿歌一共六行,四十二个字,短小易读。同时,教材安排的认读字一共有十四个,其中有十一个是带有虫字旁的字,可见,虫字旁是这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另外,教材还安排了6个会写字,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田字格,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兴趣为主,所以在课堂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引导他们的学习。
此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他们已经对自然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一些表达的能力。加之小学生对动物是极感兴趣的,对周围事物存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识字4》的内容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借助音节认识汉字的能力,且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自主识字、自读课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已经不成问题。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学生字。
但是,如果课堂上仅仅是利用识字卡片干巴巴地认字,利用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学生很快就会厌烦。这样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节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采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积累和感悟语言,这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读蜻、蜓、蜘、蛛、展等14个字,认识虫字旁,并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同时能够正确书写 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观看录像、自我体验、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3)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学生自由表达,略。)
师:看,你们多会观察。你们知道吗,很多小动物也都跑出来,感受夏天带给大家的快乐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咱们要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有些小动物也许你早就认识了。快看─??
(出示课件: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再分别出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认识这6种小动物。词语带音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喜爱图画的特点,开课伊始,通过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利用图片学习生字、词语,是从图片自然过渡到识字学词,直观形象,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文的联系,为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带有虫字旁的汉字进行预热。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小动物名称,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读书减少部分文字障碍,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可以产生促进作用。]
二、巩固认读,认识虫字旁
(出示课件:教师将6种小动物的名字集中出现。)
师:小动物们都去休息了,但是你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快来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
(自由拼读→指名读。)
师:认真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啊?
(学生答:都带有虫字旁。)
(所有的字中的虫字旁均变成红色。)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体形很小的动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如蜻蜓、蚂蚁、蜘蛛、蝴蝶。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带有虫字旁的汉字,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它哟!
[设计意图:本课的内容看起来与集中识字比较相似──学习带有虫字旁的字;但又有很大区别──这一课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为理解和巩固识字提供了条件。
而学习汉字的关键是要掌握偏旁部首,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识字和记忆字形。利用归类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虫字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偏旁与其含义建立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自读儿歌,检查读音
(一)初读课文
师:书中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这些小动物可有意思了,它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它们那里看一看吗?
师:请你打开书57页《识字4》,先来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准音节,争取把字音都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范读儿歌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吗?
师:请大家认真看书,用心听老师读,看你刚才是不是都读对了。
(三)学生再次读书,巩固读音
师:这一次,相信你有信心把儿歌读好了,对不对啊?
师:请你再把儿歌读一遍,这一次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好不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来,带领他们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虽然儿歌中有很多的认读字学生可能不认识,但是有了前面环节识字读词的基础,相信学生们已经在内心中产生了读书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一旦被激发,读儿歌的'难度就会相对降低。同时,让学生尝试独立读书,对巩固识字,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但是,从实际出发,这首儿歌中的生字的确很多,加上带有虫字旁的字比较集中,一旦学生大面积接触后,就很容易产生混淆,继而为读书带来困难。也许在自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内心的兴奋点会逐渐降低,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及时范读儿歌,帮助学生及时正音,带领学生走过生字读音的这个坎,帮助学生加强读书的信心。]
四、认读词语,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书真棒!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都读得特别好了!
(出示课件。)
展翅飞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大家都来展翅飞一飞,边做动作边读词语。
师:儿歌中说谁展翅飞?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蝴蝶飞时的美,感受美,读出美。)
捉迷藏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师:儿歌中说谁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捉迷藏的有趣。)
造宫殿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
师:谁见过宫殿?
(出示宫殿图片帮助理解。)
师:儿歌中说谁也住在宫殿里?
(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体会蚯蚓的了不起。)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蚯蚓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引导学生知道蚯蚓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运食粮
师:这个词语要看准后再来读啊!
(出示词语,指名拼读;知道食粮就是粮食。)
师:儿歌中说谁运食粮?
(蚂蚁是个大力士,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
师:我想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忙忙碌碌搬运粮食的。
(播放课件。)
师:谁愿意来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蚂蚁的辛苦能干。)
游得欢
师:儿歌里还写了一种动物,大脑袋,小身子,身穿黑衣裳。
(生答小蝌蚪。)
师:你见过蝌蚪在水里游泳时什么样子吗?
(放一段录像:小蝌蚪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师:看完录像,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蝌蚪在水里的样子?
(自由表达,略。)
师:这个词语谁会读?
(出示游得欢,指名拼读。)
师:谁能够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快乐。)
结网忙
师:看完了水里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空中的?
(出示蜘蛛织网的图片。)
师:谁能直接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指名读。)
师:找个词语相信大家都能读正确了。
(出示词语指名读。)
师:蜘蛛多能干啊,能在空中结网,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再次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勤劳与能干。)
[设计意图:以上词语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是本课生字相对集中的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同时借助文本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为读好儿歌奠定了基础。
在读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扩大学生的视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提供帮助。]
五、再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
师: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儿歌读好!请你们拿好书,再把儿歌读一遍,一会儿老师要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读给大家听。
(自由读,对读,齐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后,学生再次自由读儿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并采用指名读、男女生或师生对读、齐读、个人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朗读,帮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同时,认读字以及生字词语多次复现,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记忆。]
六、巩固识字
(一)用游戏方式巩固识字
师:儿歌里介绍了哪些小动物,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教师将动物图片贴于黑板上,先请学生将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请另外的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在音节下面。)
(二)检测学生认字情况
(师出示认读字卡。)
师:这些字你能很快记住它们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及时总结记字方法。)
(师出示无音节词语。)
师: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识字展开教学。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总结识字方法,为学生未来的独立识字提供更多的借鉴。同时,识字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进行巩固,使学生在乐趣中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汉字。]
七、指导写字
(一)引出蚂蚁两个字
师: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动物朋友,如果让你写出来,你会吗?
师:今天我们先来写写蚂蚁这两个字。
(出示课件。)
(二)观察字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说它们的结构特点和部件之间的避让关系。
(指名回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但左右都有交叉与避让──利用闪烁、变红等手段进行强调)。
师:注意蚁字的右边义的笔顺是撇捺点。
(三)练习书空
师:请你把蚂蚁两个字在桌面上写一写,注意笔顺要正确。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
(四)教师范写
师:请你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注意左右两部分的交叉与避让。
(教师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写法。)
(五)自我练习
师:请你打开书第58页,把这两个字描一遍,再写一遍。
(古筝音乐做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习字。)
师: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教师巡视指导。)
(六)写字评改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即时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低年级也是一个重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由观察字形入手,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为把汉字写规范、写美观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学生的自我练习以及及时评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感受写字的过程,感受运笔,感受汉字间架结构特点,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水平和写字的能力,最终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漂亮的汉字。]
八、作业
师: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也很有趣。回家以后,你可以买有关的书读一读,或是买几张光盘看一看。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去浏览。当然,最好是能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略)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篇2
主要介绍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建安文学”和“三曹”以及“建安七子”,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②“建安风骨”的两大特征。这一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东汉帝国在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形成大小军阀群雄割据的局面。经过一段激烈的军事斗争,逐渐由曹操统一北方,与此同时,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分别据有东南和西南地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尽管汉献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但为争取人心,仍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历史上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期产生的文学,文学史上称为建安文学,主要是诗歌。建安文学的代表诗人主要是曹操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称为“三曹”。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最著名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扬和刘祯七人,称为“建安七子”。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汉末的动乱,亲眼看到了社会的深重苦难,又都有重新整顿山河,实现国家统一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他们的诗歌有两个鲜明的特色,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
一是诗人勇于面对现实,反映战乱给社会带来深重的苦难,充满现实主义精神,
二是诗人对实现国家统一有强烈的理想和追求,慷慨悲凉,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诗作借牛郎织女星描写想像画面的奇神和美丽,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调。
【重点、难点】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一、导语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
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
a做官,有名有利
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体诗的艺术王国,一起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
学习今天的课文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古诗十九首”有所了解。《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萧统编选《文选》时,选了十九首,题为“古诗十九首”,后成为文学上的一个概念,这十九首诗的风格,内容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作者为一批失意的文人,他们是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的产物。由于生活上的失意,促使他们用诗歌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彷徨、愤懑,用以慰藉心灵上的空虚、绝望。十九首的成就在于能把这些常见的主题表现得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中国从此开始文的自觉和人的自觉阶段。
?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它被明朝的陆士雍称为“《风》余”“诗母”(《古诗镜?总论》),历来对其评价甚高。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称其“实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则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干金”,谢榛《四溟诗话》中说其“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古诗十九首》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我希望借课文所选的《迢迢牵牛星》一诗为你们打开一扇通向《古诗十九首》的'门,更希望我们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其他诗篇的自主探究、深入学习,与经典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诗以神话为题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洋溢着浪漫主义情调。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魏晋文人的艺术世界。
2.朗读课文。
给三分钟学生自己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揣摩课文的意蕴。
3.字词解析
迢(tiáo)迢牵牛星:远远的牵牛星。迢,远。
皎(jiǎo)皎河汉女:灿烂的织女星。皎,洁白明亮。
纤纤(xiān):细小。
擢(zhuó):伸出。
素手:雪白的手。
札札:一札一札地。
杼(zhù):梭。
终日:整天。
章: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
泣:哭泣,伤心而哭泣。
涕:眼泪。
零:落。
相去:相隔。
几许:多远。
盈盈一水间: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mò mò)不得语:含情脉脉而不得说话。脉脉,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
4.重点知识讲解。
要解读一首诗不容易,所以今天我们要从一个切入点把握,相信同学们读完这首诗都会有一个感觉:“美”,那么,我们就从“美”的角度来欣赏《迢迢牵牛星》,看看它美在什么地方:
①貌美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段解:诗人遥望夜空,描写天空景象。银河阻断织女牛郎,也引出人的无限遐思,开头一句从大处着笔。
解读:“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明亮的样子,形象鲜明,既写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②德美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段解:直接描写织女织布的情状,既写了织女的情、神、动态,又写出了劳动的过程:纤纤素手穿梭织布,一梭又一梭,无休无止。
解读:这两句所写,诗人的视线由广袤的夜空移到织女星,写想象中织女织布的情状,描绘出了一个勤快的劳动妇女的美好形象。“纤纤”状素手之修长。这是多好的一双手啊!它柔软雪白、纤细修长。“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一状形,一摹声,由远而近,先人后物,形声生情。
③情美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段解:由牛郎织女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终日不成章”是问题的关键,也是矛盾的焦点。“终日不成章”的存在,势必导致“泣涕零如雨”的结果。
解读: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相传王母为阻止牛郎织女相会,让织女永远织不出成形的布来。于是,织女一天一天织呀织,终日织不出布,只有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水不是又清又浅吗?两人又能相隔多远呢?可是终究不能相会。作者由牛郎织女的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这四句是由事——不成章,而到人——泣涕零如雨,再到人之忧思。
④境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段解:写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条清浅的河流阻断了一对有情“人”,只能相望而不能言语。但银河阻断的只是相会的路途,牵牛和织女的含情脉脉之思却是阻断不了的。
解读:“盈盈”写水之状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盈盈”和“脉脉”,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这两句诗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情,景情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兼得,堪为诗歌上乘。
⑤音律美
叠词的运用:
迢迢——路之远纤纤——手之纤细皎皎——星之灿烂(月之白)
札札——织布声盈盈——水之清浅脉脉——情之真(深)
5.形式特点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一气呵成,层层深入,哀婉动人,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这首诗还句句押韵、随韵成趣,自然而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汉魏晋诗三首》同步练习
1.下列加黑的字,音形全对的一组是()
a.濯素手(zhuó)机杼(zhù)金羁(jī)东篱(lí)
b.连翩(piān)豹螭(chī)脉脉(mò)冠冕(miǎn)
c.飒爽(sà)幽并(bìng)羽檄(xí)乡邑(yì)
d.勇剽(piāo)飞猱(náo)嫉妒(jì)暖暖(ài)
2.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机杼(梭子)暧暧(昏暗、模糊)控(拉弓)弦
b.终日不成章(文章)清且(又)浅扬声(有名声)
c.沙漠垂(通陲)涕零(零星)不得中(通“衷”,心里)顾私
d.捐(献)躯视死忽(不在意)如归凌(超越)鲜卑
3.填空
(1)曹植,字______,《白马篇》又名《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俯身散马蹄”以及“捐躯赴国难,______。”是千古名句。
(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诗作的剪辑,最早见于___________萧统的《_____________》。
(3)陶渊明,一名_____,字_______,东晋田园诗人,《饮酒》是其名篇,其中的:“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是名句。
4.下列对诗句中的叠字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叠字“迢迢”写出了牵牛星的遥远,让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皎皎”是写织女星的明亮、灿烂。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形、声生情。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之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之情貌,含情的样子,情景交融。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形容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写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
5.下列对《白马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两字命名。诗题又作《游侠儿》,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
b.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曹植的诗“极工起调”,诗一开头用起兴手法,描写了一匹骏健的白马奔驰在西北草原上,使人感到气势不凡。
d.诗的最后八句,揭示了游侠儿的内心世界——为了国家,他投身在锋利的刀刃丛中,根本不把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为国赴难,视死如归。
阅读下面陶渊明《归园田居》,回答6~7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为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1)少无适俗韵(2)桃李罗堂前(3)虚室有余闲
a.情趣网罗闲暇b.韵味网罗闲宅
c.情趣排列闲暇d.韵味排列闲宅
7.下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8.对陶渊明的《饮酒》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幽静。
b.后六句为第二层次。承“而无车马喧”,说明采菊、看山、夕阳、归鸟中有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既不能也无须用言语形容。
c.历来为人称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的关键词是“悠然”,因为它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的自然而然的融汇过程。
d.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答案与提示
1.b2.a3.略4.a(提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句是互文)
5.c(提示:没用起兴手法)
6.c7.d(提示:“不善于做官”错)
8.c(提示:关键词是“见”)
《汉魏晋诗三首》能力训练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迢迢(ti2o ti2o远远,遥远的)牵牛星
纤纤擢(zhu^伸出)素手
札札弄机杼(zh)织布机)
b.仰手接飞猱(r$u猴子的一种)
狡(ji3o通“矫”)捷过猿猴
勇剽(pi1o剽悍)若豹
螭(ch9无角的龙)
c.守拙(zhu#愚拙)归园田
狗吠(f8i叫)深巷中
久在樊(f2n篱笆)笼里
d.羁(j9束缚)鸟恋旧林
胡虏(lu%人,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迁移
皎皎(ji3oji3o明亮洁白的样子)河汉女
2.选出运用了对偶修辞格的一句
[ ]
a.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选出对诗句翻译有误的一句
[ ]
a.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译文:轻轻地摆动柔美雪白的双手,弄得织布机发出一阵阵响声。
b.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译文:在刃锋剑刃中舍身忘死地战斗,怎么能顾惜到性命的存亡呢?
c.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译文:姓名列入了壮士名册,就不能在心中挂念私事。
d.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译文:离我很远的村庄隐约可见,墟里的炊烟依稀能辨。
4.选出表现陶渊明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一句
[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
5.填空:
①《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末年一批文人的诗作,最早见于________朝________代________的________。这十九首诗________作题目。
②曹植,字________,他生逢乱世,素有________之大志。后受哥哥________的嫉妒和陷害,忧愤而死。《白马篇》又名________。
③陶渊明,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他四十一岁时因________________而离职回乡,息影田园。其作品风格为________________。
6.对下列诗句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a.这是农村普遍具备的自然风光,诗人是在向人们展示他新的生活环境的特色。
b.通过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
c.这是一幅恬静的田园景象,反映诗人归园田居欣然自得的心情。
d.这是一幅恬静的田园景象,反映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情。
7.《归园田居)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地将景物信手拈来,达到情景交隔、寓情于景的地步。下面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这首小令与陶诗在写景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②“尘网”比喻________;“羁鸟”“池鱼”比喻________________;“恋旧林”“思故渊”比喻________________。
8.我国古代诗歌朗读的节奏与句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四字句是两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但划分节奏,不可以死套上述规律,应以不破坏诗意表达为原则。如《春望》一诗的朗读节奏划分就属此种情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试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选出来:
[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e.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9.下面是白居易的一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五言绝句,语序已被打乱了,请正确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长庆二年春②多情立马人
③开元一枝柳④半朽临风树
正确顺序是:________
10.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下列句子中能与它组成对偶句的一句
[ ]
a.燕语似讥人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d.郝郎明月夜
11.《归园田居》是最能显示陶诗风格特色的一首诗,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①________农村。全诗描绘了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②________生活的无上乐趣和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③________心情及对官场生活的④________之情。
试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上列空白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①a.回归;b.来到;c.归隐;d.奔赴
②a.自由;b.闲适;c.安闲;d.田园
③a.欢快;b.愉快;c.高兴;d.欢乐
④a.鄙弃;b.厌恶;c.憎恶;d.留恋
12.阅读陶渊明的第九首《饮酒》诗,完成①-④题。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讳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①“问子为谁与?”这句中的“子”是指________。
②“疑我与时乖”这句中的“我”是指________;“与时乖”是指________。
③“一世皆尚同,愿君汨其泥。”这两句诗的正确意思是
[ ]
a.整个世间的风尚都是这样,希望你也随风就俗。
b.希望你洗清身上的泥,做一个高尚的人。
c.整个世界都崇尚道德,希望你也能洁身自好。
d.整个世间都是随波逐流,希望你不要随着泥水淌去。
④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①东汉南梁萧统《文选》一般取第一句诗②子建建功立业曹丕《游侠篇》③东晋田园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平淡、质朴、爽朗而清新
6.c
7.①用的均为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不同点a.陶诗通过景物描写寓情于景,同时运用比喻表达自己的爱憎b.小令没有运用任何比喻,只是归情感寓于客观景物之中②污浊的官场诗人误入官场对故乡田无的眷恋
8.c、e
9.④②③①
10.c
11.① c②d③a④b
12.
①田父
②陶渊明违背时俗、与世俗合不来
③ a ④采用了对话的手法。通过与田父的对话,描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与世同俗的高洁胸怀。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篇3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5、我们从“唧”
8、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
”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
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3、学习第三句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4)什么叫“赶集”?
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5)齐读第三句。4、学习第四句。
(2)“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板书
1燕子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2课时
二、检查预习
12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
4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地”。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感叹句的读法。
3、学习小乌龟和他的小伙伴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学习小乌龟面对误解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好品质,以及小动物们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地”。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感叹句的读法。
教学难点
学习小乌龟和他的小伙伴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学习小乌龟面对误解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好品质, 以及小动物们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乌龟笑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生字读音并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生字,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引导同学们认真看第一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小乌龟的难过,小公鸡的生气不到位时引导学生看图片进行体会。
2、引导同学们认真看第二幅图,说一说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小公鸡的道歉、小乌龟的高兴不到位时引导学生看图片进行体会。
3、师结合板书小结:多善良的小动物们啊,当小猴家着火时,大家去救火,当小鸡落水时,大家别提多着急了,特别是小乌龟,面对大家的误解,还能够去救自己的小伙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多可爱的小动物们啊,能够知错就改,诚恳的向小乌龟道歉。大家喜欢这些小动物吗?喜欢这篇文章吗?你愿意把这篇文章讲给别人听吗?那么我们现在练习分角色朗读好不好?
4、分角色朗读,教师点拨。
希望大家也能拥有和小动物们一样的好品质,这节课就上到这。
板书设计
小乌龟笑了
小乌龟
小猴
小羊
小鸡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懂得“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道理。
★学习生字“吓、腿、啦、热、闹”,掌握字形,理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热闹”一词练习说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惊慌失措”和狮子“沉着、冷静”的语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热闹”一词的意思,能够用“热闹”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复习字词
咕咚成熟拦住大伙儿小猴小鹿
说明:
采用“摘木瓜”的形式复习字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抓住难点字词的音、形、义,帮助学生巩固。
二、学习课文2—4节
1、听2—4节录音,练习说话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兔子;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逐幅出示动物图)
说明:
通过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连贯,说得流利,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2—4节,能够读正确。
(2)播放“小动物逃窜”的录像,学生根据内容说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快跑啊!”,指导朗读。
(4)给录像配音说明:
句子的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感受当时小动物紧张、害怕的心情,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为这段录像配音,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____,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再读2—4节,找找还能体现小动物紧张、害怕的词语,进行圈划。
(2)交流
①理解“拔腿就跑”并板书,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③学习3个生字:吓腿啦
说明:
采用“分散中的小集中”识字教学,既能突出本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又能使生字反复出现,强化学生识记。
④理解“跟着”“一个跟着一个”并板书
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小节
3、学习、理解“热闹”
(1)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森林里“热闹”的场面
(2)学习生字“热”
①读准翘舌音
②与“熟”比较
(3)学习生字“闹”
①学生想好办法记住“闹”的字形
②课件演示帮助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说明:
通过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出“熟”和“热”字形的异同,通过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掌握“闹”的字形与字义。两个生字的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4)理解“热闹”,练习说话
①说说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热闹场面
②出示: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的照片,指导说话
(5)理解文中“热闹”的意思说明:
在指导用“热闹”一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各种各样的热闹场景,从而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同时,老师进行适时点拨,使学生从把话说完整到把话说具体。
三、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
(1)小组自学
要求:小组合作读读这一节,讨论讨论狮子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分角色读一读。
(2)交流并板书:拦问
(3)分角色朗读
说明:
第五小节的学习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2、学习6、7节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引读6、7节
(2)说话练习,出示:大伙儿看到,明白了。
(3)释疑:解答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课题中为什么用引号?)
3、悟道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
说明: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在大胆的想象与说话中悟出课文中的道理。
(2)出示道理
4、小结全文
四、写字指导:
热
1、课件演示“热”的笔顺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出示《急性子的兔子》
2、布置作业要求:
(1)借助拼音,把短文读正确。
(2)想一想:兔子遇到了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说明:
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换一个语言环境巩固生字,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是对本课悟道的又一次深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阅读兴趣。
六、总结
板书设计
“咕咚”来了兔子拔腿就跑小猴子跟??
狐狸、山羊、小鹿一个跟着一个
狮子拦问
遇到事情要想一想,只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人教版语文春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