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通过详实的教案,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鱼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鱼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理解歌曲内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多歌曲的情感。
3.初步学唱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池塘里的小鱼,风娃娃。
2.小鱼、星星头饰若干,鱼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两人手牵手随着音乐《小鱼的梦》做交替步进入活动场地。
二、展开
1.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
(1)听录音感知音乐性质。
提问:这首曲子是几拍子?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演示课件,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边操作课件边将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
-到了晚上小鱼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他们,
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给小鱼盖上了一床珍珠被。
-风儿轻轻地吹,就好像在为小鱼唱摇篮曲。
-小鱼甜甜的睡着了,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吻他。
(2)请幼儿完整欣赏动画及歌曲。
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并提问:小鱼梦见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做这么美的梦?
3.学唱歌曲,表达感情。
(1)幼儿扮小鱼听音乐自编动作进行自由表演。
如:小鱼游泳、小鱼睡觉、星星眨眼睛、小鱼盖被、风儿唱歌、小鱼做梦等
(2)幼儿进入池塘,自选头饰及装饰物,扮小鱼、鱼妈妈、风娃娃、星星宝宝等,
听音乐在美丽的池塘里自由表演,进一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3)幼儿跟唱歌曲1—2遍。
4.感受歌曲,大胆仿编歌词。
(1)提问:在这么美的夜晚,除了小鱼会做梦,还有谁会做梦?
将个别幼儿的想象讲述进行仿编。并请大家学唱。
(2)将幼儿仿编成功的歌曲,伴着旋律用话筒演唱并进行录音。
三、结束
让大家共同欣赏仿编歌曲,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歌曲《小鱼的梦》
3 5 5 5 6 5 3 1 6 5 1 2 3 3 2 2 — —
鱼儿 玩 呀 玩了一天 水 池塘妈妈怀里 睡
3 5 5 6 5 6 5 3 1 6 5 1 2 3 3 2 1 — —
天上星 星 星星落下 来 为他 盖床 珍珠 被
5 3 5 — 3 1 3 — 2 2 2 5 1 2 2 —
唔 … … 唔 … … 风儿 唱 着 摇篮 曲
5 5 3 5 1 2 2 — 3 5 6 5 5 6 5 3 1 6
轻 轻 吹 呀 慢慢 吹 鱼儿 梦 中 梦中 看见了
5 1 2 3 3 2 1 — — 5 3 5 — 3 1 3 —
妈妈在亲他的 嘴 唔 … … 唔 … …
5 1 2 3 3 3 2 1 —
妈妈 在 等 他的 嘴
小鱼活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节唱歌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歌词还记不住,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师教的累、孩子学的烦。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把图谱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很快被孩子们接受了,它是一种视觉符号,它可以把音乐直观、形象、趣味的表现出来。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指南》指出: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图谱的运用,可以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让幼儿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运用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旋律,图谱一张
2、ppt课件活动重点: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
活动难点:
合作完成图片的填充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三、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合作完成图片填充。
四、活动延伸:根据图,创编歌词
活动反思:
?小鱼的梦》是一首语言清新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情趣,洋溢着愉悦的儿歌,也是一篇丰富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课开始,我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我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字:梦,渗透识字教学;我用亲身经验说了自己曾做过的一个梦,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多,顿时话匣子就打开了,学生都特别感兴趣。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是比较重要的,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重要任务,本课的生字量多,要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游戏,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由整体感知课文,再抽出词,最后才是生字,无形中减缓了坡度。
3、坚持以读为本,落实语感训练。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比如听录音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小组合作读,同桌读等,展示了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这一部分地教学我充分体现多读少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生生对比读的方式充分朗读,从量中读出质来,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感悟,突破难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和“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的理解。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
4、坚持激励。在课堂上我坚持正面引导,不断激励学生,激励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的成长。一句激励的语言,一个激励的眼神,都使学生们兴致昂然。
5、我在引导学生想象“小鱼会梦见什么?”这一问题时,播放了《摇篮曲》,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铺垫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这样的设计学生感受到了美,也尽情表达着美。可以这样说:“课堂不仅流动着美,也流动着真情。”
小鱼活动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小鱼是孩子们熟悉并喜爱的小动物,从观察小鱼身体的形状出发,以幼儿大胆想象为原则,利用螺旋线条添加小鱼方式进行创作。结合本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开展本次活动,希望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螺旋线条添加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尝试在不规则的螺旋线条中,想象找出并画出小鱼形象。(重点)
2.在活动中能够大胆进行想象与创作,装饰小鱼。(难点)
3.体验螺旋线条中的添画之美,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黑色记号笔、彩笔、a4纸、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师:没有胳膊没有腿,从来都不离开水。走路不用脚丫子,只用摇头和摆尾。(打一动物)让幼儿来猜一猜。
观看ppt,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鱼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如何让你的小鱼变得更加漂亮?
可以涂上颜色、用线打扮,还可以用什么装饰?
这些鱼的身上都有着好看的颜色和花纹,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个的身体长长的,这个呢扁扁的圆圆的,每条鱼都不一样。
(二)学习螺旋线的画法
你听,原来是大海里的波浪宝宝来了。
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螺旋线(分为不闭合、闭合两种)。
波浪宝宝来了,这个波浪它很调皮,边走边跳舞呢。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圈,又在那儿翻了个跟头,接着又打了几个滚,真有意思呀,伸出你的手,跟随它一起动起来吧!
2.幼儿跟随老师随音乐学画线条——会跳舞的“波浪”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可以大可以小。
3.波浪来了,那小鱼呢?它们呀就躲在画面里,仔细观察观察,你找到了它们吗,睁大你的眼睛仔细看哦。
你找到的小鱼在哪里呢?请你上来指一下。哇,真有意思,还有谁找到了,请你也来试试。(还可以进行旋转、移动等多角度进行找小鱼)
(三)尝试创作
你们想试试吗?今天呀,我们在上面画波浪、找小鱼,好,开始吧。(播放轻音乐)
教师参与创作,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装饰,最后可以添画水草、小石头及其他小动物等。
教学反思:
目标制定适合中班幼儿,ppt也能逐步地引导幼儿学习画小鱼,装饰小鱼。示范时应强调考虑布局,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来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画纸(画好螺旋线或空白的纸),在画“波浪”螺旋线时,随着音乐效果会更好。
小鱼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三拍子音乐宁静、柔和的气氛,让幼儿在听听、跳跳、画画中熟悉歌词。
2、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边跟唱边游戏,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乐曲的旋律节奏。
2、纸和笔。
3、音带。
活动过程:
1、律动《鱼游》进活动室。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到池塘里看看小鱼吧!
2、练声:和小鱼问好。
师:静静的小池塘真美呀!小鱼们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好象在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让我们跟小鱼问个好吧!
小鱼活动教案篇5
目标:
1、感受歌曲,让幼儿在听听、讲讲、画画中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创编歌词,运用图谱的方法记忆歌词。
3、体验歌曲中互相关心互相体贴的亲情。
准备:课前熟悉旋律,图谱一张;幼儿人手一副小图片。
过程:
一、感受歌曲、理解歌词。
1、幼儿欣赏歌曲旋律,并在想象音乐中的故事。
2、幼儿交流自己的想象。“刚才那段音乐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你觉得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3、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讲故事。
4、教师范唱歌曲,然后提问:这首歌里讲了个什么故事,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二、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合作完成图谱的填充。
1、教师出示有空缺的图谱。
“你看到的了什么?你发现图谱有什么问题?”
2、教师再次演唱,幼儿对应观察图谱,再次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中空的地方应该有内容的,老师再唱一遍,给你们听,请你们边听边看图谱,想象空白的.地方应该是什么呢?”
3、教师运用有快慢变化的范唱,引导幼儿逐步用画图的方法把图谱中的空白部分填满。
4、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完整的图谱演唱歌曲。
“在大家的合作 下,我们的图谱做好了,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一唱。”
三、幼儿尝试替换角色,并思考在歌词的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1、 “小鱼做了那么甜美的梦,还有那些小动物也会做梦?它会在那里做梦呢?
教师出示四张“妈妈”图片(草地妈妈、大海妈妈、大树妈妈、花朵妈妈,让幼儿把小动物放上去,然后唱一唱。
2、幼儿拿出小图片放到相应的“妈妈”图片上,然后围着图片演唱。
3、与同伴交换后再次演唱。
4、拿着图片与客人老师一起演唱。
小鱼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画有小鱼的背景图,每组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4.《小鱼吐泡泡》课件。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吐泡泡》课件,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1)师:小鱼宝宝们真可爱,一边游水还会涂吐泡泡呢!小鱼吐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啊?它们是怎样吐泡泡的啊?
(2)出示画好的小鱼图:
师:图上的这些小鱼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3)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教师示范,明确注意事项
(1)教师示范用瓶盖印泡泡的方法。
(2)教师明确印画的要求,提出注意事项。
4.幼儿印画
(1)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
(2)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互相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互相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的快乐。
小鱼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想象小鱼在唱歌时的情景。
2.培养幼儿练习画圆的技巧。
活动重点: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鱼鳞。
活动难点:
鱼鳞在轮廓里的安排。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画圆圈的经验。
物质资料准备:小鱼的半成品若干,水彩笔,实物鱼、鱼缸,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大家看,我们墙上的折纸多漂亮,它是什么呀?有谁知道它喜欢吃什么?
幼儿:在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小猫,小猫它喜欢吃鱼。
老师:仔细想想小猫喜欢吃什么?
幼儿:小猫喜欢吃鱼。
2.出示用布遮盖的鱼缸,激发幼儿绘画的乐趣。
(1)老师神秘的打开鱼缸,给幼儿一个惊喜。
老师:鱼缸里面有小鱼在游,看!他们还在吐泡泡呢,像不像在唱歌呀?但你们看我手里的这些会唱歌的小鱼还没有衣服穿,你们愿意给他们画上好看的衣服吗?
二、基础部分。
1.老师出示小鱼的半成品范例,提问鱼鳞长的位置。
老师说:咱们给小鱼穿上花衣服吧!花衣服穿在小鱼的哪个部位呢?请小朋友用手圈出花衣服的位置。
2.老师示范用圆圈给小鱼画鳞片。
(1)边画边唱。
老师说:小鱼是快乐的歌手,你们猜猜它在唱什么歌呀?小朋友说出一首歌,老师就在鱼身上画一个圆,如果小鱼轻轻的唱歌就画小圆,唱首很长的歌就画大圆,换首歌就换个颜色继续画圆。
(2)鼓励幼儿边唱歌边画圆圈,体会圆圈变成鱼鳞的快乐。
3.小朋友们添画《会唱歌小鱼》,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注意圆圈排列的顺序。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对不会画的幼儿,教师可以把着幼儿的手画,再让幼儿自己画。
三、结束部分。
1.展示作品。
2.体验绘画的乐趣:小朋友们,小鱼的衣服画好了,让我们把他们贴到创意墙上,让他们在哪里唱歌,好不好呀?
小鱼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