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准确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将心比心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扎、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体会作者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并在生活中能做到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谁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2、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
3、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在课文旁边写一写批注。
2、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a、“我的妈妈……也有人为她开门。”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指的是什么?
b、“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又指的是什么?
c、体会“温暖”这个词,第二次是照应前文。
d、中心段: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你得到哪些宽容和理解,请举例说明?
四、回归全文,体会写法。
齐读全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交流体会。
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六、拓展阅读。
七、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宋体'>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链接: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预习任务: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 重( chénchéng ) 涌 到( tōngyōng )
输 液( sūshū ) 尊 重( zūnzhūn )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5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6
霍各庄镇香铺王中心小学 张俊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与文本人物对话的交流,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示 ,梳理本课重点。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读好难读的句子。
4.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三、感悟文本,品味语言。
1.自学第一个故事。
2.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感到温暖的句子。
重点品味:
①“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 我不禁收住涌到嘴边的话。”
②“不要紧,再来一次。”
③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3.引导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4.迁移学法,自学第二个故事。
5.全班交流,检验学习情况。
四、拓展空间,走向生活。
学生谈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真正领悟其含义。
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以扩词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帮助 奶奶 温暖
母亲:理解 护士 幸福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主题的单元里,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在情感态度教育方面,它通过揭示“多为别人着想”这一道理,突现了本组教材“以诚待人”的专题。从知识技能方面,它是“与文中人物进
行对话,感受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训练重点的有利承接。可以说,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本文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辨别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正确读出“扎”这个翘舌音字;理解“将心比心”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
4.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把“将心比心”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关心自己的长辈、朋友,体谅别人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告视频《妈妈,洗脚》,音乐《爱的奉献》
五、教学时数: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请看大屏幕
(1)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下。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的显示灯。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来题为“将心比心”的课文。(板书:8*将心比心)
全班同学齐读课题。(“将”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一声;表示名词的时候读第四声,可以根据意思判断它的读音,“将”的基本字义: 1.快要2.带领,扶助
3.拿,持(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2.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3.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板书:阿姨 奶奶
( 阿姨帮奶奶推门是作者听说的事儿)
2)第二件事,又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板书: 妈妈 护士
(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儿)
4.体会作者的心理(温暖与幸福)
这两件事都让作者受到了启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所以作者在每一件事情的结尾,都讲到了什么?我们把它读出来。 第一件事,作者听奶奶讲完以后,她心里——温暖了许久 第二件事,她亲眼目睹之后,她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5.体会详略写法
两件事情,哪一件是详写,哪一件是略写?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件事情?(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的事)
三、默读课文,寻找“感动”
1. 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的两件事,然后说一说这两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或者感动了你?
2. 导语:这两件事情都让作者感到了幸福和温暖,我想这也让同学们心里有所触动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中让你感触的地方?(指名答)
3.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阿姨和奶奶,体会“尊重”
(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尊重别人的人。板书:爱心、尊重) 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到了谁?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体会“扶帮”,
当奶奶要谢谢阿姨时,阿姨说了什么?读出来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3)同学们,现在我有个疑问,我不明白阿姨说的“这个时候”指什么时候?
(我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给他开这扇门,也就是说,给他帮助与扶持(板书:帮扶)。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互帮扶,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4)理解“门”
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中“开门”仅仅是指简单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许久”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换换?(很久)
5)除了可以帮推门,平时还能为老人做什么?
(展示图片)比如,公车让座,扶摔倒的老奶奶、、、、、、 情境创设:
1.场景:在公车上,一名少先队员见到年迈的老奶奶上车后,主动让座,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表演,仿造文中阿姨与奶奶对话的句子
把你们的对话写下来
总结:她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
将心比心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最完美的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文情境朗读,边看边听边想想上面2.3两个问题。
5.学生交流汇报2.3两个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商店阿姨帮奶奶推门医院母亲鼓励护士(将这两个内容分别写进两颗交叉相套的心形内)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边读边画出被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所画的句子;学生读出句子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1)当学生读到阿姨帮奶奶推门这件事时,交流:文中的阿姨这样做是把奶奶当成了谁?阿姨这样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奶奶这时心里会把阿姨当她什么人呢?奶奶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奶奶”,这时你会对阿姨怎么说?(分别请几位同学当“奶奶”说说看)
师:阿姨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2)当学生读到第二件事时,问:如果是你到医院去打针连扎两针都没成功的情况下,你会有什么反映?(生自由谈谈)可是文中的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为什么那么平静?当母亲看到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时,她心里可能怎么想?(生自由说)于是母亲就轻轻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母亲对新上岗的护士的鼓励和宽慰。(请几位同学来当当文中的“母亲”说说看)
师:母亲这样说,这样做就是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是啊!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鼓励、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课件出示阿姨对奶奶说的话,请几位同学分别读读),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课件出示母亲对护士说的话,学生分别读后再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学生深情的齐唱),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出示罗兰和屠格涅夫的名言,让学生读读)连《红楼梦》中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课文学到这儿,相信我课前提到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个让你烦恼的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生自由谈谈处理方法)。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多好的孩子们啊,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六、作业:
1.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你们生活中一个个“将心比心”事例来,写出你们最美最纯最真的童心吧!(课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伴奏,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读一读自己的练笔(生生互评)。
3.师总结:要想把记事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
将心比心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有趣的你教案8篇
★ 桥的教案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