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内容可以涵盖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全面分析,读后感是对阅读体验的总结,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岛上书店》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1
每读完一本书,总在合上书之后,慢慢回味之间,才渐渐体悟到其间深意。
?岛上书店》于我亦是如此。
原来,它是借由一位平凡的书店老板的一生遭遇,阐述了阅读、友善和爱对人生的救赎。
是什么救赎了书中那个不幸的几乎失去了一切的书店老板?是他一度陷入危机又活跃起来的岛上书店,是那个突然出现的渴望被爱的小生命玛雅,是渐渐走进他的爱情生活的阿米莉娅。是啊,当这一切来临,生命的磨难就不会将人打垮,他的内心,也不再是一座孤岛。
我透过书页看到了作者的觉醒,我仿佛看到一名智者逆向站在滚滚向前的人潮中,忧心地看着行色匆匆的人们脸上的茫然,她张开双臂,敞开怀抱,示意让人们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然后她给看到她的每一个人呈上她的礼物,她坚信这礼物能将茫然的目光变得笃定,能将荒芜的内心变得丰盈。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时常失踪了自我却不自知,我们没有信仰,有的只是丛林一样的法则,大家都在狂奔,但是没有方向,我们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可结果却缠在身上满是锁链。我们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我们自己给自己带上脚镣,并逼着自己喜欢跳带着脚镣的舞蹈。
我们何尝不是那个书店老板,我们的灵魂何尝不需要救赎!先知先觉没有冲我们嘲讽,却给我们有力的指引!
我们应该多么感激这样一本书,多么感激渺远千里却犹在身边的智者!有他们在,真的,无人为孤岛。
这让我想起了那位“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亦心存美好的愿望,一生只愿反复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悬崖边上,在几千几万狂奔的孩子中间,将茫然奔向悬崖的孩子捉住。他哪里只是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分明是在努力护持住这世间本应有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同时我还想起了《苏菲的世界》中,那些哲学家是怎样带着不容置疑的使命,将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一样的人类,使劲往兔子细毛顶端赶。在兔子的毛皮深处,是大人们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而在细毛尖端,则是永远像孩子一样的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的真实世界。
同样的警醒,同样的向往,不再让生活无知无觉。
红尘炼心,有书为伴甚幸!一书一世界,打开书页,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2
其实读完之后,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基本上是大致看了一下,知道了《岛上书店》中书店老板a.j.大致的人生,他爱阅读,爱女儿,爱妻子,很平凡的一生。
可是真正让我读下去的是他的坚持,和妻子一起放弃继续学习,在小岛上开了一家书店,为小岛的人们举办读书会,让那个小岛变得更好、更美。一切都是那么好,像世外桃源一样。但当他的第一任妻子的车祸去世,他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他活着也像是死了。直到玛雅的出现,他不再是独自一个人,有了女儿,有了羁绊,他的人生再次鲜活起来了。
后来又和出版社的销售代表阿米莉娅结婚,夫妻俩人兴趣相投,都爱阅读。一家人生活的很好了,看似很完美,事实上也很完美。可是我们无法预料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当阅读到书店老板因为疾病离世,书店面临着关闭转让,小岛面临着没有书店的生活。很揪心与无奈,就是很现实的一幕,在当今这个时代,电子版图书占据主流的时代,书店的存亡就这样无奈。可是事情有了转机,书店没有被转让,还是书店,只是换了主人。生活又继续下去,书店继续开着,小岛的人民依然还有一份羁绊,只是还有遗憾和惆怅。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3
无法抑制对于书店题材小说的喜欢,能卖书的读书人总是矛盾重重。
很喜欢这部小说的结构,每一章都以短篇小说的名字命名,每一章的开头既是一段读书笔记,又是对后文的提携,显得别具匠心,特别符合读书人善于遐思的特点,不仅侧面佐证了男主角的读书偏好,也将诸多有名的短篇小说契合到需要表达的氛围之中,一方面向名篇致敬,一方面让读者遐想联翩,带入了一种读书的私密感,其中有些是我读过并喜欢的短篇小说,有些则勾起去阅读的兴趣。简直是神来之笔的结构体系。
从内容上来说,我不能说这是一部中年人的沉湎之作,作为年轻人,还不能体会人到中年的感觉,但那种沉重感还是让人想来后怕。那是如何去面对的问题,也许很多人无法跨越,也许每个人的跨越方式不同。a.j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了中年丧偶、收养幼女、再婚、让书店蒸蒸日上、死亡等等问题,呈现给了我们一位有些偏执的、善良的`、细腻的、勇敢的中年男人形象。也许并不能讨任何人喜欢,但就是那样隽永。他的一切以书和书店为根基,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了一位读书人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庞大的阅读量,多达一百多项对于书名的注释,再是很多地方都写到他对于短篇小说的挚爱,尤其每章章名和开头的一段读书笔记,都证明了作为一名认真的读书人所付出的努力,最后书中提到了读书对于人本身的意义,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a.j无疑是幸运的,他的情感世界涌入了一位主导他全部的前妻(帮他开办书店)、一位懂他爱他的出版社销售员、一位聪明可爱的养女,这些让人沉湎的同时也会反思,所以才有:
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年轻人,无法把读书当成生活方式,面对生活还有太多的迷惘,所以这本书像一个避风港,它纯粹的让人迷恋时又深感面临残酷的软弱,才有了诸如的迷思,起码,我需要勇敢的读书,建立起勇气去寻找爱与被爱的感觉,去体验这世界的诸多纷繁。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4
将近三周的时间,把美国作家加·泽文的《岛上书店》看完,里面的故事情节就笔者而言,还是蛮有意思。就像书中的那句台词:“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或许我就是到了这个人生阶段,读起来才会如此有共鸣吧?
首先来说下故事情节:艾丽斯岛的书店老板a.j.费克里与他的前妻妮可,是大学同学,正攻读文学博士的a.j.费克里,因前妻妮可建议,在艾丽斯岛开了家书店。之后,怀有身孕的妮可在一次回岛驾车途中为了避让一头鹿,把车开进海里。
书店老板在失去爱妻后从此一蹶不振。奈特利出版社的销售员阿米莉娅·洛曼(三十多岁,单身,多次相亲未果。)第一次来小岛书店向书店老板a.j.费克里介绍书单推荐《迟暮花开》这本书时,书店老板是相当地排斥。之后因书店的一本价值不菲的书《帖木儿》被盗(《帖木儿》被前妻姐伊斯梅拿走,最后因书店老板治病需要大笔的钱,伊斯梅在兰比亚斯的帮助下,把《帖木儿》偷偷还给了书店老板。),晚上决定书店不锁门,以至于在书店里发现了一位叫玛雅的弃婴(女孩儿,生母是玛丽安·华莱士,与伊斯梅的丈夫丹尼尔·帕里什交往过生下来玛雅,而丹尼尔·帕里什始终不承认孩子是他的,因此之后伊斯梅与丹尼尔吵架发生车祸致伊斯梅身受重伤,丹尼尔死亡。)。
书店老板a.j.费克里自从收养了玛雅当了父亲后,书店老板从丧失爱妻妮可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前妻姐伊斯梅做玛雅的教母,艾丽斯岛警官兰比亚斯做玛雅的教父。在一次小玛雅出水痘生病时,照顾玛雅,重新拿起了奈特利女销售员阿米莉娅·洛曼推荐的《迟暮花开》看,并对此产生了某种共鸣,也因此,与阿米莉娅·洛曼有了共同语言,甚至为了阿米莉娅·洛曼而邀请《迟暮花开》作者利昂·弗里德曼来艾丽斯岛的小岛书店举办图书派对(阿米莉娅因此获知《迟暮花开》真正的作者是一个女人,名叫利昂诺拉·费利斯。),最终书店老板a.j.费克里与阿米莉娅·洛曼有情人终成眷属(正如《迟暮花开》写的不论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寻觅到伟大的爱情。)。
玛雅十四岁那年,一篇作文《海滩一日》写的是想象自己的生母应有的'样子与生活获得县里中学生作文大赛第三名。照理说,书店老板a.j.费克里有一个完美的妻子、完美的孩子、书店生意也不错应该是个完美的结局。岂料,到这里来了个转折(似乎是开了个《无尽的玩笑》。),书店老板a.j.费克里患了脑瘤,因此去世。故事的结局是,艾丽斯岛的小岛书店转让给伊斯梅与兰比亚斯经营,而阿米莉娅·洛曼带上玛雅离开艾丽斯岛过上新生活(阿米莉娅·洛曼辞去奈特利出版社销售员工作,在缅因州的一个大型零售商那里找到一份图书采购的工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喜欢的是莫属书店老板a.j.费克里与奈特利女销售员阿米莉娅·洛曼的一段爱情发展故事。引用书中一段话: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5
故事的男主j.c是岛上书店的老板,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座孤岛,贫穷,无能,暴躁,酗酒,因为他妻子妮可的去世。妻子的姐姐伊斯梅嫁给了一个渣男丹尼尔,生活也毫无幸福可言。故事的女主阿米莉亚是图书推销员,第一次和j.c见面,就被j.c给冷落到。有一天,jc大醉后丢失了价值几十万美元的藏书《帖木儿》,之后几天有人在书店留下一个女婴,名字叫玛雅,j.c在经过了一番心理挣扎之后,决定收留并抚养玛雅,兰比亚斯是岛上的警官被认作玛雅的教父,伊斯梅做玛雅的'教母。自此几位是故事人物的生活便发生了改变,j.c变得不再那么孤僻并开始追求与自己品味相投的阿米莉亚,兰比亚斯爱上了读书,伊斯梅由于丈夫经常出轨生活并无变化,故事到此并无太多情节。
后来伊斯梅和丹尼尔发生了一场车祸,丹尼尔丧生。兰比亚斯也在很久前与妻子离婚,车祸过了段时间后,在兰比亚斯的请求下,j.c帮助其和伊斯梅约会,后来兰比亚斯在伊斯梅家中发现了损坏的《帖木儿》,自此故事逻辑突然清晰:丹尼尔出轨导致优秀女大学生怀孕剩下了玛雅,走投无路想要寻求帮助找到伊斯梅,伊斯梅为了保住家庭而拒绝帮助,但是偷了《帖木儿》给女大学生卖钱养孩子,然而《帖木儿》来源不明,无法出售,女大学生再次求助无果后将玛雅放在书店,投海而亡。然而这件事只有伊斯梅和兰比亚斯,以及死去的丹尼尔知情。
阿米莉亚与j.c因为玛雅的出现,成功的在一起,玛雅也在j.c的熏陶下自小热爱读书,并健康长大,再后来j.c患病离世,兰比亚斯夫妇接管了小岛书店,故事结束。
故事的主题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确实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善良,事情也都有因果。j.c因为前期去世变得孤僻,又因为玛雅的出现变好,并与阿米莉亚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兰比亚斯和伊斯梅前段婚姻都很不幸,最终也组成了美好的家庭,并在j.c时候接管书店;丹尼尔也算恶有恶报,年轻的女大学生因为年轻和无知毁了美好的一生。尽管结局j.c死去让我有些遗憾,但是遗憾中也有感动。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6
?岛上书店》,这本书没有大的起伏波澜,故事情节也比较平淡。书中大量国外作者的书名介绍等等让你读到中途就想要放弃,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本无味的书会登上销售榜首。但当你静下心来品味到最后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故事大概是叙述了一位名叫a.j.费克里的主人公,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他的身上,爱人车祸,生意倒闭,唯一值钱的宝贝也惨遭失窃。他变的心灰意冷,人生低入谷底,再无生机。
直到无人光顾的岛上书店来了一个神秘包裹---小婴儿。意外扭转了他孤独绝境的生活,一切都变得不一样,重新燃起了对图书,对生活的热爱。回味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有低谷,不开心的时刻。但我们不要因为自身的情绪去影响身边的事情。累了就出门走走,倦了就旅行放松。就像文中的a.j. 因为本身拒绝与外界交流接受众人的眼光,所以书店面临停业。当他打开眼界,试着接受不一样的方式,书店就变得熠熠生光。
我们本身并不孤独,孤独的是内心的拒绝,和看到的景色。对于婴儿的描写也就是对希望的描写,一个幼小的生命对世界,生活的感知永远都是单纯充满希望的。所以不论深处何时,都要相信自己,就像开头对书店的描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岛上的书店经典语录:“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随便写写,与大家分享一下~~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7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句写在带上书店陈旧招牌的平淡语句,是否引起你内心的波澜,荡漾你的平静的心湖。
男主aj中年丧妻,无端遭窃,唯一值钱的藏书不翼而飞,靠着酒醉生梦死,脾气暴躁,十分不招人的待见,直到一个两岁的女孩从天而降,被遗弃在他的书店里,收养女童,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之后与出版社销售员结婚,命运将岛上数人维系在一起,谱写新的爱恨情谊。因为改变与坚持,阅读渗入岛上的每个角落,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甚至生命的轨迹。例如:因小时候被老师定义为不爱读书而不读书的警长兰比亚斯也在时不时探望被弃女童的同时,爱上了阅读,甚至最终与男主的大姨子伊斯梅寡妇共度余生。
这本《岛上书店》的语句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繁复的句子,一切发生的像是那么平常,那么的自然,或许也正是它的独特所在,自然又不失温情,情感与手法,都恰到好处。
“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中,没有人是孤独的如果你感觉到孤独,只是你还没有找到与你兴趣相投的人,aj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人懂他,他因为孤单而读书,也因为读书而不孤单,阅读可以充实人们的灵魂,提升自身的内涵,他与名利无关。
aj得到了美满的婚姻,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帮助了镇上许许多多的人,但似乎上帝与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却在此时得了不治之症,现实是残酷的,然而即便如此爱是无法被肉体与灵魂割舍的,病痛可以阻碍他与他们的沟通,但却阻止不了爱的流动。
现今的我们缺少的正是阅读,请让阅读充实我们自身,热爱阅读,品味书中世界的美好。
《岛上书店》读后感篇8
极少写读后感,不敢说是书评,只是个人的读后感而已,内容也尽是自己的想法。我喜欢写字 ,不论写得好不好,有个开始是好的,但是,没有长期的坚持,也就算不得是喜欢。
那天发了条朋友圈,是佳佳提醒我好久没写公众号了,突然间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当天我就告诉自己,要重新写起来。其实在几个月之前我尝试去登陆公众号,然后我发现自己忘记了密码,接着就是因为嫌麻烦而没有再继续下去。其实我知道,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自己的怕麻烦,而耽误了。
很巧的是,今天打开电脑后,准备登陆公众号,输入刚好想起的一个密码,居然就是了,很惊喜,原本想着要更改密码了。有时候,人生就是那么有意思。
一开始敲键盘,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就像曾经每次登台一样,是不安,也是想要把更好的和大家分享。
刚一读到这书名,挺让人遐想的,很好奇这是一家怎样的书店。首次遇到这本书是在妹妹的书箱里,记得她说好看,但我一直没有捧起来阅读。
花了两天半时间看完,本书很好进入,不像很多小说的开头那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整本书平平淡淡,也足够吸引人。以小说的形式来写故事,并且把故事分成短篇小说来写,思路很清楚,不会把人绕晕。
很喜欢这种小说,确切来说,这更像是在看一种生活。它或许平淡无奇,没有大起大落,生老病死中很多事情就值得我们唏嘘。故事里也有些让人猜不透的地方,看到后面就会恍然大悟。
活着,一直都在为变得更好而改变着。
在很多人眼里,男主a.j是个不受大家欢迎的人,和他的性格有关,当然,也和他的遭遇有关。每个人长大成人,必定会有他这二十年来所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也是因为经历不同,所以做法也不尽相同。像男主这般固执己见,恐怕在哪都不容易被平常对待。
a.j说过:“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这句话就让我产生了共鸣,我同意这句话,并且能够体会。
是什么,让你和这个你觉得你们不会有交集的人遇见,并且在之后很久都在你人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世上这么多的人,这个人却可以和你产生共鸣,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他说,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在阅读,这说法放到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意义。我喜欢阅读,它能把我从俗世生活带离,好让我知道,生活的难以外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去发现的有趣的事情。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我几乎每天都会写日记,之前有过不少时候,因为忙于别的事情,把日记给落下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记日记,也就是写写流水账,把今天发生的.比较深刻的事情写下来,毕竟没过几天就会忘掉。
对于阅读,的确还没做到每日必看,只是几天没翻书就会觉得整个人很空。还在读书的时候,妈妈曾经问过我,看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成绩还是一样差劲,人也不见得有什么改变。但是,我好像无法和她解释,我看完一本书之后的那种精神满足感,她也不能理解。
大学以后,除了看书、看电影、去玩、搞搞自己喜欢的事物之外,就不太愿意去接受别的事物。有时候我会被嘲笑是个老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说实话,就拿阅读来说,我也还是更愿意看纸质书,我不待见电子书,那种一页一页的纸,才让我感觉自己是真的在看书。虽然后来我也接受了电子书。
我有一段时间对于能聊天的好友越来越少很是郁闷,直到后来和文子、狗子聊过之后才能释怀。我明白,我们曾经无话不说,如今却越走越远,是因为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就像小岛书店老板a.j那样。但是我们不会总是一个人,毕竟人生中会有很多人来来去去。
我时常怀疑我活着的意义,我不知道那是否有意义。但是,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以及你爱的和爱你的人,虽然有时候也会很苦。我看到活成各种各样的人,我羡慕那些不论生活有多难,都可以让自己开心的人。想太多反而觉得自己很可笑,“你看,别人不都是那么活的吗?”。
像大多数人一样,做一个标配的人,到哪个年龄就做哪个时候该做的事儿,这样活的会轻松些吗?虽然我并不认为年龄是一个标准。我想做我自己,这个好难,但是,更有意思。
书中提到非常多的文学小说作品,可想作者一定是个很爱阅读的人。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人都是孤独的,永远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但是,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我们看起来又不那么孤独。
我喜欢女主艾米,喜欢她可以为了找到一个聊得来的人,而不断寻找,我觉得这才是最难的。比将就还难。找到一个像知己一样的另一半,是多么难得。
这是一本畅销书,可能是因为它的故事发展和真实生活的相似。都知道,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会遇到问的题。像加斯.斯坦说的那样:这本书提醒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
看完这本书会觉得很温暖。生活中都是各种问题,但是最终都会变好不是吗?因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岛上书店》读后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