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家乡风俗的作文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自我表达的方式,让我们的故事被他人倾听,每一次落笔写作文都是一次情感的释放,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家乡风俗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7篇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今年春节,我和姑姑一家来到了表弟的奶奶家。刚到他们家,我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在北方,那里的人们都睡炕,我从来没有见过,原来炕是用水泥砌成的,与灶台相连通,只要灶台里生了火,炕上就非常暖和。

北方人不爱吃米饭,他们要么就吃面,要么就吃稀饭和馍,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弟弟听说要包包子和饺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下午,奶奶把大蒜、肉、韭菜和粉丝加上盐、油拌均匀,做成包子的馅,再把早就和好的面拿出来,揉成长条,在切成瓶盖那么大小的块,压扁擀成薄薄的皮,擀好以后,就可以包了。奶奶左手拿着包子皮,右手夹了些馅放进去,然后捏着一点包子皮,好像折扇子一样折出一些小褶皱,让包子更好看,折好以后再捏紧了一转,一个小巧玲珑的包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和表弟看了一遍后就照葫芦画瓢开始动手做,我放好馅后,就不知道该怎么折了,只好叫爷爷再示范一遍,我照样子胡乱折了两三下,再把它捏紧,就算做好了,放在桌上一看,和奶奶做的真是天壤之别!我真羡慕奶奶那双巧手呀!我就偏不相信我就做不好了,在家里,他们可老是夸的,于是我又开始做第二个,可是脑袋就是转不动,手也不听使唤,做出来还是老样子。我看看表弟做的,真是笑得我们前俯后仰,比我做的还糟糕呢,他太小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包子,倒是挺好像一朵花的。

我们把包子皮包完以后,又擀了饺子皮。包饺子可比包包自容易多了,我拿了一张饺子皮,放了点馅,然后把两边的皮捏在一起,一个小小的饺子就完工了,虽然说还是比不上爷爷做的饺子,但还是比包出来的包子好多了,表弟包的饺子也不错,就是馅儿放少了点,做出来的饺子扁扁的。既然包饺子这么容易,我们俩一时来了兴趣,一下就包了几十个,实在是太有趣儿了。

晚上,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和包子,心情特别好,虽然包子的形态各异,但是并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那天我是我第一次包饺子和包子。我真是太兴奋了!在西安过年,感觉就是不一样呀!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封冻的河面,肃杀的寒冷,炊烟袅袅的村舍。一张大案板,一瓢糯米粉,一盆芝麻馅料,一屋子满满的幸福。奶奶朴实的双手很擅长创造惊喜,她好似挂帅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弹指之间,变换不断,那双手一粘、一翻、一捏,一个个可爱的汤圆便似列阵般,整整齐齐地排成方形。汤圆下锅啦!雪白的小精灵随着水温的升高在锅中蒸腾,升华,完成了彻底的脱胎换骨。一股香味,随着朦胧的雾气氤氲开来,浸润心田。汤圆滑到了我的碗里还依旧蠢蠢欲动,在碗里不停滑动,很是可爱。轻轻咀嚼,芝麻馅缓缓溢出,浑厚的香甜溢满了每一颗味蕾,好吃到连煮元宵的汤都不能放过。

汤圆的余味久久没有消散,夕阳向人间投下最后的惊鸿一瞥,夜幕很快笼罩了下来,此时,已经可以听见稀疏的烟花声。天空中,朵朵银花绽放,五光十色,赏心悦目。烟花虽美,但依然是转瞬即逝,在漫漫长夜中,它留下了至美的一霎那,看着烟火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绽放的生命,是希冀或是孤独?我的眼前景物开始变得模糊,我的思绪流转到了儿时的元宵节我在老家拿着烟花棒,在灶台点燃后蹦蹦跳跳地冲出家门,仿佛我就是那脚踏风火轮的小哪吒,将烟花高高举起,我看着飞溅的火精灵,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经不住寒风,我打了一个喷嚏,门内传出长辈的'呼唤,我却沉浸于这灿烂世界,儿时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心情是如此的单纯,一块偶然间得到的糖果,一碗香甜而温热的汤圆,一朵绚丽的烟花,都能使我的'心情愉悦好久。

夜深了,可元宵节的重头戏,才刚刚上演。暖暖的月光洒在人间,广场华灯初上,一片绚烂的灯火。人群熙熙攘攘,一排摇曳的花灯连成一条长长的金龙,纵横过喧嚣的街头,与霓虹灯火辉映相接,又在灯谜处结尾,为广场平添了几分祥和。灯火阑珊处,欢欣雀跃的稚童争抢灯谜,拿到谜语后眉头又皱成一线,苦苦思索后又高高跃起,眉开眼笑地跑向灯谜处。看向广场的中心,很多人放飞了孔明灯,一盏,两盏,点点微光,汇成星河,元宵节的一盏盏明灯,将夜空尽染,带走的是不幸与悲凉,迎接的是美好与希望。

一声,两声,几朵银花在空中绽放,成团成簇的烟火倏然绽放,漆黑夜空,瞬间被锦绣上了无边的芳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明天的到来,良辰美景终会消逝如风,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烟花,用短暂的美丽完成了其一生的使命照亮人间。耳边似乎传来了呢喃声。

抱怨人世间的黑暗,我们就要更加努力的发光,以自身,温暖无边的黑暗。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快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忙得热火朝天,买菜、烧饭、贴春联、挂灯笼……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有个风俗,一过年,每家每户都要炸鱼丸,弄得满屋子鱼香。这不,我妈正在厨房炸鱼丸呢!

刚进厨房,就见妈妈手握一把锃亮的菜刀,正在给一条大草鱼剔骨。剔完过后,就开始备馅料了。妈妈把嫩滑滑的鱼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后再往盆里掺点猪肉、豆腐和红薯淀粉,妈妈说这样鱼丸更有嚼劲,味道更别具风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来准备调料。把大蒜和生姜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后陆续加入盐,酱油,生抽,老抽等来调味。

备好馅料、调料,接下来要搅拌了。搅拌要有仪式感,妈妈带上白手套,拿出搅拌机,装上,一合,关紧,按下按钮,不一会儿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骤了——炸鱼丸!只见妈妈手里握着一团肉,轻轻一捏,拳眼里便冒出了一个粉嘟嘟,圆滚滚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个可爱的小鱼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已经热好的油锅里,不一会儿,便“吱吱吱”响了。妈妈的手法很娴熟,吃块儿饼干的功夫,油锅里就已经装满了小鱼丸儿了。

妈妈拿出一个铁漏勺不停地翻动着鱼丸,不一会儿,那一个个小鱼丸就争先恐后地浮上油面,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锅啦!出锅啦!”我开心地叫着。你瞧它们,油光发亮,金灿灿的,活像一个个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壳脆脆的,里面的肉嫩嫩的,香气扑鼻,美味极了。

妈妈炸了一锅又一锅,足足装满了两大竹篮呢!香气从油锅里溢出来,满屋子油香,馋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鱼丸可以烧汤,也可以烫火锅吃,咋吃都美味!过年了,请你到我家吃香喷喷的小鱼丸!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新年到,家家都守岁。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必等着通宵过去后,人们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好玩乐趣的小品与各种年终的庆祝歌舞,欢天喜地,一派祥和,总令人激动与欢乐。

至于为什么要守岁,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开始是为了在这一晚赶走什么东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这一天都得守岁。尽管爷爷奶奶们大约在半途时候就会微微睡着,可年轻人却精气旺盛,通宵不累。

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妈妈亲手亲脚地帮她盖被子,还是将她吵醒了,她立马叫嚷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我还没有那么老呢。”我与妈妈听着这话,总忍不住笑开了。一边的姨妈好像不怎么专心,静坐在沙发上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敲电脑,有时还看看剧,好像对于电视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与妈妈则专心多了,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员的动作夸张而有趣,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也都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可不会放过任何我的机会,这时候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演员的动作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可夸张,也可带些讽刺。细细地观察演员,说不定会让你的作文更加锦上添花。”……

在这些唠唠叨叨“爱的”中,又是一年除夕过去了,正月十九过去了,年也过去了,守岁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进行了。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期待了很久,终于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特别有意思,比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领压岁钱等等。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两种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那就是我们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采摘些青松毛,铺在地上,再把各种好吃的饭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因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轻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轻松”,还有清洁平安,除旧迎新的意思。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们小孩欢快的“游乐场”,我们在上面打滚,做游戏,玩得可嗨了。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称“上坟”。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经不在世的亲人,带上饭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这些贡品敬献在墓前。我们都跪在墓前,带着一份庄重与缅怀,跟着长辈们说:“请不在的亲人过年了,福佑安康,亲戚平安,一切顺利,万事如意。”这样的仪式教会我们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节都要怀念亲人,铭记先祖。我们在这个世界过年,也要祝福我们的.先祖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年。

这就是我们家乡比较特色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亲爱的朋友,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赶快告诉我吧!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民风民俗各地都有,捕鱼的民俗可不常见。

每年秋夏交际之时,黄山弄的鱼塘中按理就该展开一场激烈的捕鱼大战按习俗。这时候全村人都会在同一天约定来到鱼塘一起捕鱼,把去年已经长大的鱼苗捞上来鱼塘旁有几间小屋子,因为捕鱼是好几天的大工程,所以这是为村民们捕鱼期间住宿用的。捕鱼前几天堤坝上会晒上一张巨大的渔网,这就是捕鱼时用的渔网,到了约定捕鱼的日子,男的穿着防水背带裤,女的则戴着橡胶手套,等漏网之鱼跳上岸时,便一把抓住,年年这时候,一大群孩子会跑来围观,整装待发,只等下水。

到了下水时,一大波穿着防水鞋的男人们齐刷刷踏进鱼塘,一大片水花齐溅,刚一下水,岸上的石头便湿漉漉。那张巨大的渔网一寸一寸被打湿,一点一点沉入水底。男人们有规律地在水中站成三角阵,用娴熟的手法卷着渔网,张开,收拢,陆续看见几条鱼跳入渔网,男人们的三角阵形逐渐变小,更多的鱼如安了马达一般地跳进渔网,过了一会儿男人中传出声音:加油!一二三!加油!一二三!慢慢地口号逐渐传了开来,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死命地把渔网往岸上拖,一群孩子往鱼塘里扔石子,噼里啪啦,水花四起,水中泛起阵阵波纹,第一批鱼运到岸上,数量多得吓人,渔网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几层鱼,活泼乱跳,有许多只身上装了弹簧似的,跳着跳着又跳回了塘里,女人和孩子们欣喜地把鱼装进一只大大的木桶里。紧接着,马上开始第二轮的捕鱼,每个人都拿着一根两三米长的细木棍,下了水后,用细木棍串起每个人手中的一摞渔网,再将木棍深深插入塘中湿润的泥土放开手。渔网会自己慢慢飘开,笼住大半个鱼塘,到时只需流到鱼塘边,轻轻收拢渔网的边,许多鱼便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我们收入网中,一年长成的鱼捕成后,还要进行最后一步;播种鱼苗。尽管塘中还残留着些许鱼苗,但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要将培养好的鱼苗放入鱼塘。待明年秋夏交际之时,再将它们通通收入囊中。

一年一度的捕鱼活动结束,全村人拎着大桶小桶来取鱼,晚上家家户户都传出鱼肉的鲜香,这也许便是节日民俗中的温馨之处吧!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异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风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篇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通用5篇

家乡的风俗演讲稿5篇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5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最新7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优质7篇

写民族风俗的作文推荐7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推荐7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参考5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8篇

讲家乡风俗的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