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作文,我们可以探索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角度,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孔子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孔子作文篇1
我去过孔子思想,教育子弟的圣地——曲阜。或许由于相隔的时间太久了,我只记得孔府比还高的门槛;孔庙的满园银杏树,孔林的子贡手植树和旁边那块使我流泪的石碑;还有那条在树荫下长一华里的,的一边种了73棵树,代表孔子享年73岁,另一边种了72棵树,代表孔子三千中的72贤人。但是是我难忘的是那一股如烟雾般飘渺的书香,和那一片让人不的。我现在才明白孔子对人的教育意义绝非只在《论语》之中,还有那种好学勤奋的和气沉、平静的气质。
我曾经十分崇尚墨家思想,因为我认为“兼爱、非攻”比孤零零的一个“仁”字更富有血性。我觉得学说太中庸了,有时表现出一种懦弱。随着我思考能力的提高,我意识到虽然“儒”和“懦”两个字很相像,但他们的意思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了解到,墨家思想是从思想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本质都是争端,崇尚和平,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其实思想并不难理解,就看你怎么看它。我以往的看法有些消极,实际上儒学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大度和宽容,宽容并不等于懦弱,具体来讲就是:不是争不过,而是不喜欢争斗”。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但是,他的灵魂却穿越了亘古的长空,向我们诉说着“是谓大同”的。每次我读时就会想起柏拉图的理想国,但孔子与柏拉图毕竟是不同的。我想引用于丹的一句话:“孔子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在我看来就是适合一切的色彩。“天仲尼,如长夜”。你能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吗?
孔子作文篇2
认识了你,我才体会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
认识了你,我才感悟到“温故而知新”的真谛。
认识了你,我才明白了“富贵如浮云”的真理。
不幸如你,三岁丧父,十七葬母;寂寞如你,几番奔走,终无定成;孤独如你,弟子三千,知己惟有颜渊,却英年早逝。但你更是乐观的,沂水春风,各言其志。但你更是执著的,遭遇一个个君王的拒绝,却依然要克己复礼。但你更是成功的,悠悠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你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教育着一代有一代的人。
在个人的修养上,你是位智者,乐水,活跃,快乐。你在《君子之风》中提到君子的要求:道、德仁艺义礼逊信。你也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我们理想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你还做到了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
在政治家眼中,你是位仁者,乐山,沉静,长寿。在季氏将伐颛臾时你就严肃地批评他,并冷静地告诉他不该伐,不能伐,不需伐的道理,坚持着你的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在教育家心目中,你是位长者,言传身教。你是那么的喜欢谦虚的颜回,“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出人总是要有那么点精神。而你为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就算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你的有教无类,让你的学生遍布各地,更是把多才能的你传播地更远,让更多的人学习你的思想,学习你的道理。
你说你没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确,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但差距可以激起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孔子作文篇3
7月24日,我和妈妈慕名来到了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孔庙。刚走进市区,就让我感到惊讶,这里的房子很奇特,不像我们城市里高楼林立,都是具有古代建筑的风格。
我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座大钟,听导游解说:“自古以来,人们就用钟来确定时间。”往里走,发现许多石碑上都刻着许多大字,据说是大书法家写的,这些字苍劲有力,字字渗透着对孔子学说的赞赏。不过书法家也会有写错的时候,而且每一个错字都有理由,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走着走着,一条笔直的青石直路通到了孔庙的正门——“大中门”。笔直笔直的青石路两旁是石砖铺地,左中右分界清晰,导游让我们走在中间,说是“中庸之道”,只有走“中庸之道”才能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匾额上的“大中门”三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字体苍劲有力,提出对走中庸之道的赞赏。
我印象里最深的是一棵树,上面雕刻着两条龙,栩栩如生,好像呼之欲出,据说皇上曾在这棵树旁休息过,所以会有两条龙。有意思的是我还学到了“勾心斗角”这个词呢!勾心斗角现在用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但它的原意是指一种建筑结构精巧工致。
穿过孔庙,我们又来到了孔府,这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孔府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地主庄园,占地面积约4.9万平方米,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80余间。看着孔府里的各种摆设,我发现孔府家法非常严明,孩子犯了错误,会受到甘蔗杖的惩罚,如果执迷不悟,还要在搓衣板上跪一个时辰。
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更稀奇的是墙壁上的一幅画,画上有一条阳光大道,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上看,这条阳光大道总是摆在你的面前。至今我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游孔庙孔府,就像在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古董,又像欣赏一幅幅绝美的古画,那每一扇门,每一堵墙和每一棵千年古树,既向人们讲述着那久远的文明,又在诉说着远去的历史。
孔子作文篇4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以后想在文学方面发展,并且要发展的有前途有未来的话就必须要去仔细研读研读经典。那种比较经典的文学著作对自我以后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也认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从几个月前我就开始研读孔子的言行著作《论语》,但刘某实在不才,没有研读出个什么道理来。我领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肤浅,甚至死板。我甚至还认为只是读了一下这本书,关于里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没有领会到。我读孔子老生常谈的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只简单地认为,哦,学习了后还要思考,思考的.同时还要学习。我的认识就只到那里为止,再也没有深入的扩展延伸了。愚以为鄙人与大师教授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除了能读懂文言文之外,大师们更多的会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他们的文学思维扩展很丰富,很有延伸性。他们能做到一个道理能够具体反三。他们能够把深邃的思想运用在我们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当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们眼里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经专家教授们用孔子的思想一点醒,我才恍然发现,噢!原先还那么有道理!
研读了孔子这么久了,此刻我尽力地搜肠索肚昔日自学的那些关于孔子的思想学术道理,可是搜索结果竟寥寥。所以,《论语》我根本就没有研读透彻,甚至都不叫研读,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地过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读《孔子》时那个意气风发、器宇轩昂的风姿,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研读孔子的步骤。先是读一本比较权威的原著,然后看看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的书籍,再然后阅读阅读专家学者们对于学习《论语》的感想与领悟。一系列的步骤还没有循序渐、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就因为索然无味的研读而中途辍停了。因为此次的打击,我都不敢再贸然去研读什么书籍了。有时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没有读研的必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下定决心了。斩钉截铁地去考研。不后悔,不退缩。光是为了一个硕士学位证和一个更好的大学的毕业证,我就应当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应对它。
研读《论语》,我终究是没有研读出个什么名堂。既然踏出了细心的第一步,虽然不成功,甚至能够说彻彻底底地失败,可是我还会踏出殷实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迈地更加沉稳有利。
孔子作文篇5
我以仰望天的虔诚仰望孔子。
一直以为孔子是个传奇。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这颗闪耀至今的星早已被后人罩上了神话的光环,其实,这个千古圣人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仰望孔子,我领悟到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他心底的爱与恨,理想与悲哀。
孔子的爱是“仁爱”。他爱学生,他的爱融在了饥肠辘辘时给学生留下那最后一碗救命的肉汤里;他爱百姓,他的爱显现在给人们带来的大同思想与安居乐业中;他爱国家,他的爱凝练在就算隔着千山万水也牵挂着鲁国的热忱之心里。仁者爱人,仰望孔子,我看到了在那个硝烟弥漫、冷酷无情的年代里,他的爱如温暖的阳光,普照人间,包容万物。
孔子的恨是深沉的。他恨横行霸道、瓜分国土的“三桓”,恨身处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恨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徒有一颗火热之心。盼了许久的祭肉迟迟未到,等到的却是那冰凉的诀别信物。收起破碎的信仰,埋葬起恨与悲哀,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片他深深眷恋的土地。他的身后,马在哀鸣,风在怒吼。他的前方,暴雨淹没了道路。一片迷茫之中,会有多少艰难困苦?孔子,你将何去何从?仰望孔子,风沙淹没了他的荣辱、他的血泪,只剩下那复杂的思绪,积淀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
南子道:“世人或许可以体会到孔子所受之苦,却无法体会到孔子在苦难中所领悟的境界。”面对尔虞我诈的世界,他坚定“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对贫困无知的人民,他带来了“有教无类”的理念。对国家,他推崇“仁政”;对学习,他高呼“因材施教”。在他的君子之道前,“美而淫”的南子也不得不正色;颜回怀抱孔子的书籍,葬身于汪洋大海;子路受敌围攻,英勇赴死前仍不忘夫子教诲……
于千万名家皆如此,然孔子对我当代少年,尤为重要。
仰望孔子,他的形象在脑海耸立,他的理想在心中澎湃。他手中的长卷照亮历史,座下的弟子的朗朗书声依旧响彻大地。
孔子,以他的意志、博爱,撼天动地,留下一个伟大的灵魂,书写一部不朽的传奇。
孔子作文篇6
我眼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孔子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