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经心得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也类似于是议论文,要做到开门见山,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心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孝经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孝经心得5篇

读孝经心得篇1

学校给我们发了一套《国学经典书法教材》,它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书。老师让我们看《孝经》,其实我一点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后听了老师讲解,我知道了这本书的意思。

孔子有一个学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古诗文_·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读了这一章,我知道了什么是孝。孝就是尊老爱幼,我们不能目无尊长走在老人前面,我们要孝顺父母,这就是孝的开始。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我认识了更多的字和知识,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养,让我能够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读孝经心得篇2

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孝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有一缕最温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送给我亲爱的父母。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我们应该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读孝经心得篇3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封给晋朝皇帝的《陈情表》中的话却说出了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道理。孝,是百善之首,读《孝经》,让我对孝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原本曾经片面的认为,孝,就是要对父母精心照顾,遵照他们的意愿,不能有忤逆的思想。读《孝经》,才看出这是对孝的片面解读,才会导致孝道的难以推行。读《孝经》,才能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明确的目标,知晓自己该做的。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不同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它告诉我们,身居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多行孝道,因为孝是人的本性,它是父母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不需要刻意练习。如果一个人连这个天性都做不到,连自己的'父母都能恶言相向,那么还能指望他去关心他人,心系百姓吗?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不仅仅是居于上位的人,包括那些名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因此,那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因为自己为官为商,就忘记了抚养自己的父母,信赖自己的妻儿,这样的人,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也就做不出更大的成就。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就在我们依旧一文不名,依旧为未来打拼时,是父母,是家人,默默地在背后的支持着我们,是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少欺辱,无论我们心中多么苦闷,父母依旧是我们心灵的依靠,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所以说,对父母的孝顺是我们回报他们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安安心心的,是子女所必需做到的。

?孝经》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重后果。依照孔子当时的法律,没有哪条罪比不孝更重的了。当然有罚必有奖,古时当官,其基本要求,就是要被推举为孝廉,说明孝作为百善之首的重要性。因为孝是各种善的开始,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那么他就会害怕因自己的恶行使父母蒙羞,那么他就会遵纪守法,做一个好人,他也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对自己父母的爱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百姓,也就能够对他的君主,对他的长官忠心耿耿,这说明孝对于江山社稷是有很大裨益的。当然,孔子也指出,孝不是一味地奉承父母,听信长官,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帮助父母做出正确的言行,让长官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我们明知父母长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却不据理力争,那就是陷父母长官于不义,那就是罪过了。即使我们因为敢于直谏而被训斥甚至棒打,我们也不应该有所松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孝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孝,是人之根本。熟读《孝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周围的人,让自己更为优秀。

读孝经心得篇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感毁伤,孝之始也。”孝的发端是不忍之心。当你伤害了别人,你的妈妈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这一点,就不会伤害别人,而双方父母都会开心。

一棵茂盛的树,为何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好比我们人一样为何学业有成、家财万贯。为何有这样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辈辈积德呀!若是我们只爱小不敬老,花儿、果实迟早有一天会枯萎的,家族也会堕落。

“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如何变化,始终注定孝是中华民族爱的结晶,始终注定要孝养父母,当“树欲停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可要终身遗憾了。

当你看岁月痕迹不停出现在父母额头上。你会想我会怎么对父母,我要带父母去哪里玩,哪里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们咬都咬不动,走都走不动。他们不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寂寞时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问候。

自古以来出孝子,而当今社会有多少在死前也见不到子女一面。枝叶繁盛的树木,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尚且懂得知恩图报,怎么人就糊涂了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现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个人主义的享乐和安逸。赶快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珍贵的多。

世事沧桑,岁月流失,用爱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亲乐章吧!让洪亮的歌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徘徊!

读孝经心得篇5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国学经典诵读《大学中庸孝经》,《孝经》的资料好象都比较难懂,爸爸妈妈又和我一齐阅读了《二十四孝》,我觉得其中的故事都十分感人,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自古以来,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人类一切德行修养的基础,是思想教化的源泉。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给予我们一切,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总是那样的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百事孝为先,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孝道就是要尽心尽力的供养父母。如果一个人连自我的父母都不爱,又怎样能去爱他人、爱国家呢?

此刻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异常是我们这些00后,经常一天到晚想的都是自我要向父母要点什么,想要怎样样玩耍,自我喜欢怎样样就要怎样样。与父母一齐时,自我必须要选最好的,要玩自我最喜欢的;吃东西时必须要选自我最喜欢吃的。有时,父母指出我们的错误期望我们改正时,我们不仅仅不愿意承认,反而还会发脾气;有时甚至还会在对父母、长辈说话时很不礼貌。

所有这些表现,和《孝经》中的要求相对照,关键是“孝顺”二字没有做好,我们距离《孝经》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读了《孝经》这本书,我以后必须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吧!

读孝经心得5篇相关文章:

读名人传记心得体会5篇

读学校与社会心得体会5篇

读会计书心得体会推荐5篇

读《反思教育》心得体会5篇

读四进志心得体会5篇

读历史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读小王子的心得体会5篇

读事故案例写心得体会5篇

读童年心得体会参考5篇

读简爱心得体会400字5篇

读孝经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