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子规读后感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情感的共鸣和体验,也可以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写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情感共鸣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下面是28好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弟子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弟子规读后感7篇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1

当我第一次翻开《弟子规》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飘着淡淡的书香;内容,是如此丰富,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是它,让我懂得了:人,原来是这样做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首悦耳动听的三字歌谣,就是《弟子规》。“入则孝”这一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出则悌”、“谨而信”叙述了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泛爱众”、“亲仁”进一步讲述了如何为人处世;“余力学文”叙述了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读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的时候,我思绪万千。现在,很多人都把钱看做第一位,甚至为了钱,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来谋取财物。我感到这样很可笑:钱算什么?它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罢了。

把钱过分地看重,自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仇恨、误会……“要是听到别人指出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的表扬就高兴,那么,对自己有害的人就会来到,对自己有益的人就会离去。”是啊!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些爱听别人赞美的人,他们往往不知道,这正是一个败笔。对自己有害的人会逐渐加害你、利用你,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处会越来越多。《弟子规》,教会了我诸多的人生道理还有礼仪规范,以及学习的技巧。拥有一本《弟子规》,就如同有了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受益无穷。《弟子规》,你散发的那淡淡的书香,将会陪伴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畅行!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2

?弟子规》是教育我们每一个人的手册,《弟子规》里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牵连着我们的行为、习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是我们生活的典范。

这本书是根据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这学期一开始,我们学校就掀起了学《弟子规》、读《弟子规》的热潮,我们也把学到的内容运用于行动当中,得到了父母、老师、亲戚的表扬。

?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意思是父母亲生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一尝,看看会不会太苦、太烫,并且应该服侍在他们身边,不离开。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回到家,便大声喊:“妈妈,我回来了!”可是没听见妈妈回答,我很纳闷,这时,奶奶从厨房走出来说:“别吵,你妈妈病了。”我飞快地冲进妈妈的'房间,摸摸她的额头,“呀!真烫!”我迅速拿来体温计测体温,呀!39度!“奶奶,快快熬药!”随着一声“没问题!”,奶奶就开始熬药了。“好啦!好啦!”奶奶大声说。我快速端起药碗,来到妈妈身边,轻轻呼唤着妈妈:“妈妈,药好了,快喝吧!”妈妈坐起来喝了一口,又躺了下去,嘴里喃喃地说:“太苦了,太苦了!”我尝了一口,果真很苦,为了让妈妈早点病除,我劝说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虽苦,但能治病呀!”妈妈好感动,连拉着我的手说:“我的女儿长大了,会关心体贴父母了,也会运用知识来说服我!”说完便端起药碗“咕咚、咕咚”地喝完了药。我望着妈妈,笑了,妈妈也笑了,直夸我越来越懂事了。其实这也是《弟子规》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的功劳呀!

?弟子规》是提高我们个人修养的好材料,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让世界更美好、和谐!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3

?弟子规则》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先生的教导写的。它告诉我们很多事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友好的兄弟姐妹,在所有的`言行中,都要小心。看到别人取得了进步,我们应该谦虚地向他学习,在与公众交流时,我们应该平等和善良。

在这么多道理中,“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给我印象最深。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说出来,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不信。“意思是:对人真诚,原本不相信,也会相信;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原本相信的,也不敢再相信。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应该谈论信用。记得思品书里有一篇关于宋庆龄的文章。宋庆龄小时候,折纸折得很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上了。她的同学小珍看到了,羡慕地说:“你的折纸真漂亮。明天我去你家。你教我折纸,好吗?宋庆龄一口答应了“没问题”。第二天,宋庆龄的家人本来要去奶奶家,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所以他没有去奶奶家。他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很多纸等小珍。然而,小珍没有来。她不诚实。但宋庆龄一点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来,但我做了一个讲信用的人!宋庆龄从小就有着优秀的品质,长大后成为一代伟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4

?弟子规》是我在学前班的必修课。每天早读的15里,老师都会教我们学习《弟子规》。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弟子规》全文,并且知道了这本书的深刻含义。

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虽然是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话的意思我却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师让我给小朋友解释一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我不假思索地说:“弟子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人就挨训了,罚他们笑着下楼梯,下次(回不来)要赶紧带个信。”老师和同学听了我的解释后都乐的前仰后合的。老师于是又请了一个小朋友解释,那个小朋友同样给了大家一次开怀大笑的机会。后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

?弟子规》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还教我们如何学习。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眼在书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经常飞到了别的地方,常常是学了很长时间,却没什么效果。自从学了这句话后,我在学习的时候尽量做到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前用好几个小时也写不完得作业,现在只要一个来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上一年级了,虽然学校没有再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但是我还是会经常诵读《弟子规》的,更好的体会书中的含义,按照圣人的教诲去要求自己。我想这本书我会一直学下去的,他将成为我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读一本好书,不仅能让我们增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真正正能从中收益。初读《弟子规》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在定岗实习学校,开展以《弟子规》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触到《弟子规》,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绛州人。清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李毓秀根据当地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清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全书列举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礼仪,三字一句,浅显易懂,音韵谐美,知识丰赡,是目前社会大众开展道德教育、规范言行、防邪存诚,培育忠厚家风的德育读物。

在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的今天,《弟子规》对帮助现代人传承中国文化,养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价值。不可忽视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必须按《弟子规》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子女效仿的楷模,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在学习《弟子规》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三次进化。

第一次净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宝寨局长为我们做讲座。在讲座上,王局长赠送了每一个实习生一本《弟子规》。我拿到手里如获至宝,当局长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终于发现我做错了什么,当即用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认错短信。以前父母责斥我们,我都会去反驳,让亲心伤,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的话,不管对错都不应该去顶撞,不可以让父母伤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净化:“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许多孩子在课上管不住自己,这时教师用体罚,用责骂是不起丝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还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惩罚不如去给孩子讲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课上我尝试着用这种办法教导学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净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句话本意是教导孩子不能让父母担心,出门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样是教导学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诉学生,回学校也要和老师见一面,这样才不会让老师担心。

许多事情,可以用经典给大家讲明白,不需要老师批评指责或当面惩罚。用真心去感化学生,才会以德服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培育人才。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6

我们已经学完了《弟子规·入则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先请大家听一则我看到的小故事:

黄香,字文qiang,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黄香九岁丧母。因家境贫寒,请不起仆人,一切家务由他一人料理。他勤苦尽心,奉养父亲。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之时,黄香用扇子扇帐子,使枕席清凉无比,伺候父亲安寝;冬天严寒之时,他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温暖枕席,使父亲暖卧。后世流传的“黄香温席”的典故,指的就是这件孝亲事迹。

古代的孩子这么孝顺父母,真让人感动。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最近,妈妈的脚崴骨折了,所有的'家务几乎都由爸爸一人承担。有一天,爸爸急冲冲地回到家,对我们说:“下午我必须到郑州一趟,我把晚饭做好,到时你们热热吃就行了。”爸爸做好饭就匆匆地走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该吃晚饭了。妈妈一瘸一拐地走向厨房,要去热饭。看着妈妈艰难的样子,我鼓足勇气对妈妈说:“妈,让我来吧!”妈妈沉思了一下,说:“好吧!你就试试吧,小心别烫着啊!”

“好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厨房,来到电磁炉跟前,双手端起汤锅,放在电磁炉上,打开电磁炉就热起饭来。饭热了以后,我把汤锅端下来,又端起盛着菜的炒锅,可是那炒锅太沉了,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才把炒锅放在了电磁炉上。等饭菜都热好后,我取出碗和盘子,搁在厨柜上,把饭菜一勺一勺地盛满碗和盘子,再一个一个地端到餐桌上。等把筷子和勺子、馒头、豆酱等等都摆满餐桌后,我已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可以吃饭了!

我心想,没想到做家务这么复杂、这么难!以后我一定要尊重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并且要体贴他们,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孝顺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凡事不要过于依赖父母。当看到父母疲倦时,给他们倒杯茶,或者讲个故事给他们听,这也是尽孝啊!

学弟子规读后感篇7

百善孝为先——读《弟子规心得》百善孝为先,善良是人最崇高的美德,而孝是百善中最重要的。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想起了父母,也进行了反思,它引起了我内心的触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我们走到哪里,父母的心总是牵挂着我们的,不管是儿时我们的外出求学,还是长大后工作在外,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我们。读完了《弟子规》,心头不禁冒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孝顺了吗?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父母的爱像流水,源源不断,而儿女的爱像树叶,风吹一下,便摇一下”。所以要做到《弟子规》里面要求我们做到的坚持就很重要了。下班回到家,特意留意了一下父母,突然觉得他们老了很多,是一夜之间的改变还是岁月的沉淀让他们的皱纹多了那么多?让他们的头发变得如此苍白?可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准时把饭菜端到工作了一天的我们面前,那似乎比闹钟更准时。自工作后,便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不经意间就减少了对父母的关心。晚饭过后和父母一起出去散步,走在他们后面,发现他们的步履也蹒跚了不少。他们是真的老了,想想儿时,母亲总是有精力任由我们撒娇,父亲总是像大山永远可以让我们依靠。可现在,他们却像个小孩一样需要我们的关爱和保护。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也许为人子女当意识到父母的苍老和对我们的付出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吧?父母等待我们的孝顺是不是等得太漫长了?那无声的需求我们怎能拒绝的'了呢?善良的人是最可爱的人,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善良都失去了的话,那么那个人就不值得交往了,而孝顺又是善良的核心部分。只有孝顺父母才可能对别人由衷地好,才可能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所以,孝顺是一个人首先要培养的品格。百行善为先,百善孝为先。我们的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尽责,也是对我们心灵的救赎,是我们对从父母处获得的爱的回赠。感谢《弟子规》让我感悟到了这样的道理,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层意义,也给我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洗礼。《弟子规》是一篇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因为它给予我们的教育对于我们的人生是有着无穷的意义的。

学弟子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妞妞,读后感通用7篇

《写读后感》作文精选7篇

《日子》读后感7篇

我的儿子皮卡(7)读后感8篇

中华名著读后感7篇

傲慢与读后感7篇

祖父萧红读后感7篇

匠人精神读后感7篇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7篇

神奇校车,读后感7篇

学弟子规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