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制定教案,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教案时,连贯性能够帮助维持教学节奏,以下是28好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认真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欢歌竞舞的炽热情景。
3、在一系列活动中,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彝族音乐、体验彝族音乐
教学难点:
欢快、热烈的歌曲演唱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定向: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欢迎 一(3)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xxx ︱x x xxxx ︱
e、x x xxxx ︱x x x ︱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 导入引趣: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启发学生回答)
3、出示课题:课件:《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录像课件: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一):
课件画外音: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4、导入: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5、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6、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7、情感激发:
(1)、问: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速度呢?
(2)、启发学生说: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3)、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4)参与表现: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8、小结: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
四、激情体验(二):
1、导入:闭眼听,远处传来动听的音乐……
2、初步感受乐曲:《快乐的罗嗦》
(1)、导入: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的旅行团来到了彝族的第二站——“云南民族村”。(点击图片:民族村录像欣赏和火把节)
(2)、点击画外音: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3)问: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4)、小结:这首欢快的乐曲是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点击图片:快乐的'罗嗦)
(5)、问: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
(6)、启发学生回答:两个小朋友讨论一下。
(7)、小结: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是这首乐曲音乐,它是彝族最常用的乐器“月琴”演奏的。(点击图片:音乐)
3、深入体验乐曲:
(1)、聆听音乐:边听边哼唱。
(2)、动一动:教师示范表演
(3)、小组合作设计动作,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4)小组展示表演:如: (1 1 6)
a、声 音: 嘿 嘿
b、拍手跺脚: x x
c、打击乐器: x x (三角铁、铃鼓、沙球等)
4、情感激发:
(1)、参与表现:师生合作表演,尽情参与表现音乐。
(2)、小结延伸: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日,他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阿细跳月》(点击图片:阿细跳月)
五、评价小结:
1、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从云南归来,领略了云南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彝族小朋友的热情与好客,愿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和彝族小朋友成为好朋友。(点击图片:情系彝族)
2、随彝族音乐走出教室。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动:简单的律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能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彝族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
图片、红绸带、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1.音乐律动引入新课
唱师生问好歌轻声唱音节做音乐律动《doremi》
歌曲导入
教师置疑: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学生思考,答疑。
引入本课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是哪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学生观看音乐动画《彝家娃娃真幸福》回答问题。
2.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了解民俗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介绍彝族风土民情。
(2)?初步了解歌曲结
出示问题:你对歌曲中哪句歌词印象最深?它在歌中出现了几次?是出现在句首还是句尾?
师生律动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弹琴,生聆听解决第二.三个问题。
(3)?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a教师演唱,与学生共同律动,用手势区分出四个“阿里里”的低位置,中位置和高位置。
b教师按照歌词的`旋律走向把四句“阿里里”音乐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把相同的乐句用红花表示,不同的用树叶表示?。)
c师生接唱歌曲初步把握歌曲;(教师用“la”和学生接唱“阿里里”)
d师生总结旋律特点。
(4)?熟练记忆歌曲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彝家娃娃提问题:我们脖子上戴了什么?身上穿着什么?头上戴了什么?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歌曲,回答问题。
教师把歌中的内容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熟记歌词。
随教师随伴奏试唱歌曲第一段。
(此时注意:要提醒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5)合作讨论创编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创编
师: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我们能不能把唱歌和跳舞也编进歌里唱一唱?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创编,解决第二段歌词。出示歌名《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加入律动激发热情
教师示范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
学生练习掌握律动,听着歌曲手拉手跳一跳。
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彝族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吗?今天,我们也和彝族的小朋友一起过一次火把节,好吗?
师生共同进行游戏表演。
3.课堂延伸结束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我们国家数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56个民族56多花,56多花儿是一家,让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国家!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用身体的动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点韵味。
2、复习×××× ×××的节奏,练习为歌曲编配伴奏谱。
重难点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电子琴、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c
511 11|221|51 76|5-|
我家的.小猫叫咪咪,叫咪咪,
我家的小猫找妈妈,找妈妈,
76 5|345|×-|572|1-||
叫咪 咪叫咪咪,妙呜!叫咪咪。
找妈妈找妈妈,妙呜!找妈妈
三、学唱新歌
1、导入课题
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特点。
2、欣赏歌曲录音范唱。
3、视唱歌谱。先听老师范唱,然后学生随琴视唱。
4、学唱歌词。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之后随琴唱词,不足之处指导纠正。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演唱更好听?衬词应该怎样唱?再次欣赏歌曲录音,体会如何表达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取不同形式练习。
四、小节本课学习情况,下课。
本节课又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这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得象征,也是一中风格的象征,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气氛来渲染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4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具有彝族舞曲音调特点的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短小简洁,很适合边歌边舞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学生自主创编舞蹈动作,能用简单的彝族舞蹈律动表演歌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一种自学的能力
3、通过学跳集体舞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体验其欢乐情绪
4、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学生尝试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舞蹈律动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自制易拉罐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你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思考,回答
师:在我国云南彝族也生活着一群幸福的小朋友呢?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和他们交个朋友?
生:想
师:可是老师知道那边的小朋友个个能歌善舞,会跳好看的彝族舞蹈,又会唱动听的彝族歌曲,要想和他们交上好朋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我们是不是先要有所准备,学上一手呢?这样才可以和彝族小朋友一起欢乐的舞蹈和歌唱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彝族的风土人情
二、了解彝族风土人情:
(播放课件,带有《彝家娃娃真幸福》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
师:彝族小朋友说了,要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彝族的风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讲解介绍)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
建筑:彝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环境幽美(在高山地带,居落较为分散,半山和河谷地带则相对集中)居住的房屋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有垛木房(房屋四壁用破了口的原木,交叉堆垛为墙,屋顶盖以劈开的木板为瓦,再压上木板或石块,墙壁用土夯成或用竹篱笆排扎页成,这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所谓“竹篱板舍”,俗称“瓦板房”因为木片比瓦片更金贵,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住木板房了多用来做畜厩、柴房和厨房,也叫“闪片房”)土掌房(彝族的传统住宅中,最具特色的是“土掌房”它以块石作墙基,用坯砌墙或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染上铺以竹木,树枝以及茅草或稻草,上面抹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洒水捶实、拍平,做成平台屋顶“土掌房”就地取材,简便易建,冬暖夏凉,舒适宜人)
服装: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彝族少女在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一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就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将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还要将童年时期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三、视听结合,学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初听歌曲录音范唱
师:老师刚才讲过了,彝族的小朋友个个都能歌善舞,所以我们是不是还要学会一首彝族的歌曲才能和彝族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学唱一首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放课件)
并带着问题来听:歌曲的情绪怎样?你能否听清了他们唱歌时经常用到哪个词?学生听后回答
这里的“阿里里”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生答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彝家娃娃真幸福》用到“阿里里”,是为了表现彝家娃娃愉快的心情
2、复听歌曲:
同学们再听听这四句“阿里里”高低相同吗?
生答:有不同
3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几个“阿里里“的相同与不同
师:拿出你们的小手来比画一下吧!学生感受并比划每个乐句高低的变化
(老师可给予提示:低音处收放在胸前,中音处手和头同高,高音处手举起超过头顶)
4、教师用“啦”轻声哼唱,”阿里里”处由学生唱
师: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吧!
6 6 6535 | 2 2 2 |6 6 6535 | 2 2 2 |
啦 阿里里啦 阿里里
216 1 2 | 3 5 3 |6 6 6535 | 6 6 6 ||
啦 阿里里啦 阿里里
加入拍手动作,较低的音2 2 2朝下拍,较高的音6 6 6朝上拍(区分音的高低)教师选个别学生带领
5、学唱第一段歌词(出示课件:《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谱)
师:彝家娃娃是什么打扮啊?他们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带着什么颜色的帽子?(教师领读第一段歌词)
生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教师逐句教唱,并分句接龙演唱再完整演唱第一段(要提示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来表现彝族小朋友高兴的心情)
6、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彝族小朋友们戴着银项链,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在一起狂欢呢?他们用什么方式来狂欢的?(教师清领读第二段歌词)
生随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跟琴学唱再完整演唱第二段
全曲完整演唱(提醒同学们要边唱边背歌词)
7、师;下面老师再播放录音,彝族小朋友唱的很熟练,速度有点快,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一起来唱上几句呢?
播放歌曲,要求学生轻声模唱
师:你能跟上彝族小朋友的歌唱速度吗?我们一起来唱唱试试吧!
(如学生还不够熟练可跟琴慢速再次练习)
8、教师提醒试着用轻巧的声音来演唱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唱得可真好听!彝族小朋友还想听听你们用自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呢!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你的打击乐器,咱们来为歌曲伴奏
4/2
铃鼓:x x | x x |
双像筒:x x x x | x x x x |
师先示范并先分组练习,再找两位同学到前面领奏,大家一起练习合奏,边唱边伴奏
五、创编表演: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蔡老师举得你们可以和彝族小朋友交朋友了让我们踏着歌声去和彝族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吧请同学们边跟录音演唱边创编你自己的舞蹈动作,一会儿,老师要请跳得好的同学老教大家一起跳
(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意创编)
2、鼓励学生创编动作并教大家一起跳(如果学生这时不会创编,可以先观看《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舞蹈视频,再启发学生创编)
3、师生一起完整表演
六、拓展延伸:
了解火把节:
师:你们真幸运,赶上了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据说以前有个恶魔放出了许多的怪兽来到彝族,破坏了彝族的庄稼和粮食,这时,有个小英雄站了出来,和怪兽打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打败了恶魔,人们点起火把,把恶魔和怪兽一起烧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英雄,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都会点起火把,欢庆这样的胜利
(播放火把节图片)彝族每年都要过这个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到了这天,人们要穿上节日的盛装,点燃熊熊的火把,会聚到广场上围成一个圈唱歌又跳舞请小朋友一起来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吧
七、总结
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自己优秀的音乐文化,希望小朋友们能做有心人,课后搜集关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资料好吗?我们再一起交流和学习我们国家其它民族的音乐以及相关文化
八、下课
放着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学生唱着歌曲,愉快的离开教室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彝族儿童歌曲,通过对彝族娃娃在喜庆佳节时欢快歌舞这一生活场景的描写,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二四拍,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歌曲采用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并采用了“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儿的衬词,使歌曲富有民族特色,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族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2、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了解彝族音乐的风格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过去音乐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在这一课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了培养学生在亲身体验模仿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地主动学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形象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中学习的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
课改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写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个性发展。这样的表演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还发挥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自己伴奏,自己编动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是让学生表现自己音乐价值取向的最好形式。
设计思路: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接着,介绍这是一首彝族歌曲,图片展示民族村,以过关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其次,以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进入第二关,学彝族的歌曲。第三关,学跳彝族舞蹈。最后是拓展活动,介绍火把节,根据音乐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特点,再将歌曲与学生的日常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继续拓展歌曲演唱的形式,让课间的校园处处回荡着美妙的音乐,这正是音乐老师的责任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放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师表演彝族舞蹈,生同做律动表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表演,音乐课在轻松愉快、中开始。
二、节奏第一关
1、师:这么快就到民族村门口了,要想进他们的大门,就要通过他们的考验
2、出示节奏
xxx|xxx|
xxxxxx|xxxxxx|
用声音、动作表现。
3、出示大屏幕“恭喜你,过关了!”
三、初步听赏歌曲
1、师:他们用歌声欢迎我们呢!(初步听赏歌曲)
2、通过多媒体介绍“彝”字与山寨房屋的相似之处。
3、听歌曲,拍手感受。
4、师:“啊哩哩”出现几次?
5、师:这是彝族最喜欢的衬词,唱出来。
四、学唱歌曲第二关
1、介绍歌名,看图念歌词。
2、跟琴模唱。
3、游戏接龙:师唱前半句,生唱后半句。
4、师:用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来唱?理解歌词内容。
5、乐器伴奏(串铃)
6、大屏幕展示“恭喜你过关了!拿串铃摇响庆贺。
五、学习彝族的舞蹈第三关。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洋娃娃,作文5篇
★ 幸福猫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