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教师有条理地组织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以便在教案中进行必要的调整,28好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孔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孔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历经艰辛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完成主体板书)
2.提问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吗?作者喜欢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全文中心句。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写了谁?主要写谁?重点写他的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们敬重?
(二)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把能体现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上批注,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读、画、写、说)
(三)学生反馈。
第一板块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读出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指名读。
4.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5.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比较句子,体会“终于”
几个月后,他走到了洛阳。
几个月后,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小黑板出示)
师:哪句好?为什么不能删去“终于”这个词语。
生:因为路途遥远——“上千里”。我们想象一下,孔子从曲阜出发,一里、俩里、三里、四里、五里……就这样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累吗?请你把孔子的劳累读出来。(指名读)还有理由吗?
生:因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读词语,说意思,齐读词语。
师:苦吗?请把孔子的苦读出来。(齐读)
师: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这样走啊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6.全班齐读。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读出来。
7.师: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这个不怕吃苦的孔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8.生反馈。
过渡:当孔子来到老子面前时,老子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第二板块感受孔子的谦虚礼貌
感受礼貌
学生默读,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完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对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生补充词语(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读。
说体会:彬彬有礼。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他们的彬彬有礼?
师:没礼貌的人会怎么问?请你试着问问。(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孔子的礼貌)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感受谦虚好学
通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含义感受孔子的谦虚。
老子说……你认为呢?(再读第一段,重点词“远近闻名”)
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意思。(学无止境)请联系实际生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引读:我们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还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
指名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师小结:对呀,活到老,学到老。你要学习,我要学习,我们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板块感受老子的谦虚、礼貌、大度
过渡:文章除了写孔子还写了——老子(谦和、知礼、诲人不倦)
学生说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读,注意读出彬彬有礼。(学生认真看插图)
全班同学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最后一段。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决定今天怎么做?
四、总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老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教案篇2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孔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八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八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自主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在大自然中不同的形态,使学生加深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巧借水诱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道理。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孔子
师:孔子是谁?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愿意上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对孔子了解的还真不少!
(看网件关于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板书完课题:孔子游春
学生活动:
生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生2:南京的夫子庙就是纪念孔子而建的……
生3:……
生n: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生读题。
二、教学活动。
1、学习第一段。
(1)、(看网件上泗水图片)
现在我们随着孔夫子的脚步来到泗水河畔,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么?
(2)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儿的景色,我们来读读课文是如何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朗读“大自然多象一位伟大的母亲!…”,体会排比句的用法。
部分学生试着在有感情的基础上背诵。
你最喜欢文中哪句对春天的描写,就先把他背下来。
(4)同学也很喜爱春天的美景,把它带到了教室里。
2、学习第二段。
师:泗水河畔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可是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思考。由这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师: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孔子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穿石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特点与孔子联想到水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思考孔子对学生讲这段话的原因,明白孔子是在借水教育学生要做真君子。
指导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教学省略号。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你还能由这千姿百态的水想到什么呢?
三、当堂总结课文。
1、随孔老夫子去泗水河畔游春,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2、看来大家都觉得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很有哲理,那么我们一起来把他背诵下来,一起做真君子。
指导背诵。
学生活动:
生仔细看图,说出图中描写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喜欢。
生自读课文,体会哪些地方觉得写的美?感受到什么?
(生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习习的春风”等处体会,把大自然当作母亲来写)
学生朗读,小组内评议再读。
学生仿照句式“()是她的()”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各小组创作的春景图通过共享在班级中交流欣赏。
生欣赏表现水不同形态的视频。
指名说。
生读孔子的话,思考讲了水的哪些特点?孔子由这些特点分别联想到什么?
学生质疑。
生再看“水”的视频。
在小组内讨论对孔子话的理解。
小组汇报。
生第三次观看“水”的视频,补充省略号。
生1:……水好象很勇敢。
生2:……水好象很彬彬有礼。
生3:……水好象很宽容大度。
生4:……水好象……
…………
生1:他很有智慧,能够从水里看出这么多做人的道理……
生2: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有问必答……
生3:他在讲水其实是想教育他的学生能作真君子……
………
生练习配乐背诵第八自然段。
《孔子》教案篇4
事前准备:读熟课文,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分段。
教学内容:感受泗水美丽的春景;感受孔子有关水的循循善诱的一段话。
一、导入
1、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板书:孔子
孔子还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这是为什么呢?课文《孔子游春》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迪。
2、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节
1、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涨着春潮的泗水河畔,究竟是怎样的一副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找出描写泗水春景的句子。
(小黑板)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指读------齐读
2、你瞧,那一幕已经被定格在了画面上。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泗水河畔的美景。(齐读小黑板)
3、听着你们的朗读,不由让我想起了朱熹笔下的泗水河畔----(引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此时,我仿佛也来到了泗水河边,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春意。你们呢?让我们用朗读吟出那份春意吧。(齐读小黑板)
5、这么美的春景,看了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呢?作者想像的一点也没错,---(小黑板)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6、在每个人心中,母亲是最慈爱,也最美丽,作者如此描写春天,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谁来用朗读告诉大家。
7、填空练习:这样的美景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造就的。但大自然这位母亲仅仅创造了大地、森林、太阳和轻风吗?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吗?
(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衣衫)(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壮阔的大海)是她(沸腾)的(血液)
8、你们简直就是诗人,你们用诗一样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了诗一样美好的春天。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泗水以及大自然的那份美,同时。(齐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八节
1、过渡: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但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2、(小黑板)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指读)
3、这段话你理解吗?
(1)这段话哪句话最能概括本节的意思?
(2)“真君子”,这应该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真君子”呢?
(3)是啊,就为了这个目标,许多人曾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甚至生命。而在孔子眼中,水也是“真君子”?你认同吗?
(4)理解并朗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5)水这位“真君子”仅仅只有这些优点吗?还有什么优点?(提示:孝敬无论什么河流,最后都将投入大海妈妈的怀抱。无私奉献灌溉田地。舍己为人洗净别人,却脏了自己)
4、让我走进这位“真君子”吧,去感受她的伟大吧!齐读小黑板
5、孔子对学生这么说水,其实他的目的是什么?(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也要做个真君子)
6、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老师呢?
(孔子循循善诱、很聪明充满了智慧。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
7、或许,这就是孔子成为大教育家的原因所在。这么平凡的水,经过孔子的一番议论,成了真君子,这真称得上是“宏论”了。那什么叫宏论呢?(见解高深的言论。)
8、那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宏论吧。齐读小黑板
9、弟子们有没有领悟老师的教诲呢?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理解:司空见惯
10、齐读第9节
四、学习第三段
1、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再老师身边,……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这浓浓的情谊源于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源于学生对老师的教诲的领悟。
2、河畔,孔子和颜回、子路再次畅谈,他们又在聊些什么呢?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读11-17节。
(1)聊了各自的志向。
(2)孔子对两个弟子很满意。因为他们的志向都表明他们要做个真君子。
(3)孔子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
五、小节
1、春意,我们可以用眼感受到,所以我们感受到了泗水河畔那春意盎然的景色,但更浓的春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能感受到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是的,所以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浓浓的春意来自大自然的伟大,来自老师的循循善诱,来自学生的高尚志向。
六、作业
《孔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泗水河边春天的美景。
3、联系上下文,体会孔子师生论水、言志所体现的君子文化。
4、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5、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结尾的作用。
6、把《论语》片断与课文对照着学,体会传统文化的韵味。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孔子论水那番话的含义,并且进行仿写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孔子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学习前面两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哪两位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
2、学生齐读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第七单元主题是“师恩难忘”,不管是导入还是教学之中,我们都可以把多篇课文联系起来教。凭借课题这一桥梁,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始初步了解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成语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2、画出文中成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然后汇报。
?《孔子游春》一课中的成语较多,理解它们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编者设计了文后第3题,就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努力地积累与运用这些成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正是为了实现编者的意图。】
3、理解脉络,概括出小标题。
三、品读春景,仿写句子
1、朗读课文,细细品一品:景中有情,文中有情,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泗水河边春天的美景,这美景之中含有怎样的情感?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妙?
交流,体会“青青”、“习习”、“翩翩”这些叠词中所含的喜爱、欢快的感情色彩;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体会大自然如母亲般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之一:“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这一段,无疑应该达成这一重要的学段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自然美的熏陶。】
2、拓展朗诵《春日》一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推荐1~6年级背诵75篇,朱熹的《春日》就是其中的一首。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也是儒家学派集大成者,他的这首诗写的也是泗水春景。在课堂中诵读这首诗,既能落实课标要求,又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3、师:想象一下,你如何来到这么美的地方,心情怎么样?孔子带弟子们来到这儿,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用你们的朗读告诉我。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仿写训练: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__,________是她________。
学生练写,然后进行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逸、凿、蹲”三个字,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及时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一周的每日推荐是《论语》推荐,课前我们来进行一次擂台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背诵《论语》最多,就优先获得下一期的小组共读书籍。学生背诵。
2、今天的每日推荐,指名读并谈谈含义。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道德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每日推荐”是本班一个小小的特色,由学生每天轮流摘抄经典诗文,每节课上花一分钟时间诵读、理解,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经典诗文积累也日渐丰厚;同样,小组共读也是本班的小特色,一组读的书籍是一样的,轮流读,轮流写读书笔记并挂在墙上供大家翻阅、欣赏,有效增加了阅读兴趣。导入由《论语》、《论语》中君子文化开始,再到结尾推荐《论语》的设计,做到课堂结构的首尾呼应,也在开课的时候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来谈君子文化。】
二、主题探讨,接触“君子”
1、孔子眼里,谁最有君子品质?看来,孔子对水是情有独钟的呀!泗水河畔风景如画,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这是为什么呢?
分角色朗读第3—8自然段。(角色分类:旁白、子路、孔子、弟子们、子贡)
2、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yào)山,智者乐水。”意识是仁慈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喜爱水。孔子对水有怎样的理解呢?指名读孔子的话。
①孔子的话是围绕哪一句展开的?
②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指名读。
③孔子的这段话,一定让你想到某些词语、成语、诗句,再用心读读这段话,在书上空白处写上你的联想、思考,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你的批注。(在大家开始前,我把我对这一小节产生的联想、思考拍照制作成ppt请大家看看,你也可以学着老师做批注的样子进行)
交流:
a.有德行——《长江之歌》中“你从雪山走来……”/奉献
师:水了不起!水是人类伟大的母亲!如果没有水,就没有——
师:孔子对水的感激,就像落叶对大地的感激,就像小溪对海洋的感激,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b.有情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体会“或”(有时)
师:你给它长它就长,你给它方它就方,这就是和顺温柔、有情有义的水,此乃真君子啊!(女生齐读)
c、有志向——水滴石穿/五年级《滴水穿石的启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排除万难奔向大海,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读出水的这种义无反顾的志向来,男生齐读。
d、善施教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师:水纯净、洁净,生活中,离不开水,水能够——
师:水如春风化雨,默默无闻地滋润万物!读一读这句话。
3、水仅仅只有这四种美德吗?文中空白处是作者向我们发出的邀请,模仿文中的句式练一练。(ppt出示句式)(写在练习本上,要求书写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
4、同学们说得真好!历史上哪些人有像水一样的君子?(“仁”:孟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诸葛亮;君子固穷:颜回;君子泰而不骄:韩非)
5、孔子对像水一样的君子怀有什么感情?让我们读出这份赞美敬仰之情,齐读孔子的话(ppt)
三、古今对照,师生言志
1、师:孔子用水在教导弟子,做像水一样的君子。其实,孔子不只是在教育弟子,也是在表达他内心对君子对人生的看法。我们来看看《论语》中的一段话:ppt出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师生共读,比较理解。(指名读通古文——借助字典理解认识生字—猜测古文含义—古今文配合逐句朗读。)
2、孔子师生皆为君子,君子之志令人敬佩,这段师生言志成为一段佳话。同学们,你想做君子吗?你有怎样的志向呢?(现实版的“师生言志”。)
四、学习结尾的写法
我们师生言志其乐融融,孔子师生言志也是其乐融融,此刻,泗水河畔——
课文最后一段,极其简短的一句写景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呢?(联系本单元的课文结尾:《莫泊桑拜师》总结性结尾,《理想的风筝》意味深长、留给空间的结尾,本课则是深化中心的结尾/“更浓”二字,景浓情更浓。)
五、引向课外,亲近经典
1、孔子带着弟子游春时,论水、言志,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学生交流。
2、我们来看看前人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也。——杜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
2、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啊!“半部论语治天下”,阅读孔子的《论语》可以感受孔子的智慧;阅读《论语》,让我们向着君子的目标靠近!
布置小组共读《论语》、《于丹〈论语〉心得》。
《孔子》教案5篇相关文章: